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信息技术课件 信息技术课件优秀15篇 信息技术课件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2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这里是编辑枫给大伙儿整理的15篇信息技术课件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信息技术课件 篇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实验;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34-0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数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和探究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目前还存在着硬件落后、课件较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意识薄弱等很多不利于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现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思考。

1 制约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探析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深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满足教学的硬件设备作支撑。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少,经费不足,多数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功能教室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设施等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制约了中职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学课件少,质量低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找到符合自己教学需要的数学课件。由于数学课件的编制比较繁杂,教师自行编制课件耗时费力;已有课件资源和自行编制的课件,往往又因质量问题,诸如音视频信息量过多,不适应教学实验教学应用,影响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偏离了教学目标。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件编制的人机交互模式,很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只让学生做简单的回答,加之教师按照课件要求只能赶进度,导致人机关系不合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教师技能不足,实验教学目标模糊 许多中职数学老师专业课知识基础不差,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足,对于数学软件及Flash、“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等比较生疏,了解不多,对于何种课型适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心中无数,有畏难情绪,怕麻烦,非公开课或学校不要求基本不用,在观念上对新教学理念实施缺少紧迫感,教学方法陈旧,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也仅限于将教学内容做视觉呈现,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个课件,照搬使用,不做任何适应性修订编辑加工,不同的难点重点问题未得到梳理,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常常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认知水平、基础差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受学生方面的影响也较大。从生源看,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原教学环境影响,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从对课程认识角度看,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很大程度影响了中职数学学习的效果,导致了学生数学知识积累少,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学生往往注重体验操作技能,忽视数学知识学习。凡此种种,都影响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2 改进数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下功夫改善信息技术设施条件 学校应积极筹措,争取添置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改善现有条件,一些必要的设备,如计算机、TI图形计算器等均应配置,以满足教学需要,还可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联合相关企业公司,开展长期合作,解决弥补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先建设信息化多媒体教室、完善校园网等。增加配置必要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以保障设备维护和应用,同时支持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应创造条件,开设适合教学需要的专用 “数学实验室”。

开发课件资源,建立资源库 在实际教学中录制高效课堂,加以编辑整理到校园网上,形成资源库,为教学服务。与具有相关数学资源库开展合作,并有偿购置一些资源,加以编辑整理为适用于本校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本校教师自制开发课件学校应积极倡导鼓励,有些教师丰富,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其编制课件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应用与教学效果明显。学校应积极组织此部分教师和相关计算机教师组建课件制作小组,编制系列数学课件,充实课件资源库,方便推广使用,对有突出贡献要加以奖励。利用学生对计算机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计算机知识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开发设计数学课件。在建立资源库,丰富校本资源的同时,提升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注重提升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整合能力 在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应加强数学的实验性理论 、认知发现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的培训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让中职数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更加生活化、科学化、形象化。加强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鼓励数学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实验教学的特有功能,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到“师生互动式”模式,从学生“学数学” 转变到“做数学”。应多组织年轻教师或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教师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课,鼓励交流学习、共同提升,鼓励教师在教学之外花时间去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软件,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或高级的“Advanced Grapher”、TI图形计算器等,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式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将大容量的信息与校园网上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把有关的图片、录制的微课及动画、精品教案、精品习题、精品课件等分类存储于校园网上,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学习使用。另外,要善于学习应用“翻转课堂”等有效模式,学会用网络通信技术(如微信、微博、QQ空间等)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鼓励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等网络技术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问题,改善学习习惯。在计算机课程中,开设一些有关数学软件学习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数学软件,在课外运用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进行探索和发现,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主动去学习数学。教与学结合、师生互动,共同开发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符的软件与课件,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3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作用于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多年来沿袭的教学观念,教与学的内容育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职数学教学要讲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丰富信息技术知识,切实转变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与整合能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提高中职数学实验教学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兰清。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实施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信息技术课件 篇二

泉州师范附属小学 王朝阳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多媒体CAI", 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最为常用的辅教、导学工具之一。它符合最新的信息加工原理,具有信息量大、适应性广,且能将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影片和声音等媒体进行有机结合的功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用CAI特有的智能结构、新颖的形式、生动而有趣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于动中学,玩中练,在其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学有所得,练有所成,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应采用(设计)既新颖、趣味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CAI课件,渲染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创设意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热区》一课时,教师在网上播出图案准确优美、色彩显明而又具有"迷惑性"的多媒体CAI课件:

"小军先从外面(延实线箭头方向) ① 走一周(热区①)回到原地,再从里面 ② (延虚线箭头方向)走一周(热区②)回到 原地(如右图所示)。两种走法的路程相等吗?为什么?" 这生动有趣而又新颖奇特的内容,色彩明快的图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课件一播出,立即引起了许多学生激烈的网上争论:" (1)走里面路程少一些。因为外面要绕一个大圈;(2)走外面路程少一些。因为里面要下好几个'台阶';(3)路程一样长。因为内、外两个图形的周长同样长。"三种结论出现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的心情,认真地观察教师通过网络演示的有关"热区"与"非热区"的概念及其区别,从而建立和形成正确的概念。接着教师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① 在课件中寻找"热区",② 使用"热区"进行答疑解难。(帮助学生理解课件中运用 "平移"推理的原理,从而得出了:由于内、外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所以第三种结论是正确的。)

这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CAI课件的使用,渲染了课堂学习气氛,创设了意境,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示范演示 加强记忆

人类通过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作了大量分析和研究得知,人类的学习是通过眼、耳、鼻、口等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分析、综合而获得知识的。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视听并用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而多媒体CAI课件正是遵循和体现了这一规律,能充分利用文字、图像、语音、音乐和音效及动态影像所汇集的大量信息,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以视听结合及交互的方式,刺激和帮助学生的自学。因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设计出)相关的导学类、增长记忆类和教育游戏类等多媒体CAI课件,化抽象为直观,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各种感知器官,使所学的知识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

如《走近计算机》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概念多、抽象、专业性强,枯燥无趣,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CD-ROM中的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演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启动课件,进入《走近计算机》,引导学生与喜爱的卡通人物"小神游、点点和世纪博士"一起去:

①瞧瞧看看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认识计算机。 ②磕磕碰碰 …… 理解计算机硬件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 ③点点滴滴 …… 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认识计算机常用的软件。 ④拼拼凑凑 …… 拼凑计算机游戏。

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CAI课件所特有的优势,以视听结合和交互的方式刺激学生,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化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探索式教学,使学生在这多彩多姿的动感世界中,通过各种感知器官,把所学的知识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三、动静结合 形成技能

信息技术技能的形成源于实践,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更需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磨练,并形成技能。利用相应的练习型多媒体CAI课件,让学生于动中学,玩中练,动静结合,学有所得,练有所成,形成技能。这部分深受师生喜爱的多媒体CAI课件有很多,常用的有:

1.键盘与指法练习类:

如《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中的"十键射门"、"数字碰碰车"和《金山打字通》中的"英文打字"、"打老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及《TT》等。

2.鼠标的操作练习类:

如《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中的"选得快"、"拼拼凑凑"、"奇妙的七巧板"和windows98中《纸牌》等。

3.汉字输入法练习类:

如《金山打字通》中的"拼音打字"、"五笔打字"和《明伦五笔高手》等。

4.应用软件类:

如《跟我学WPS200》、《无老师---WINDOWS98》、《无老师---WORD》、《无老师---WORD》、《无老师---EXCEL》、《无老师---POWERPOINT》、

《FLASH"E"点通》和《PHOTOSHOP"E"点通》及《网上行"E"点通》等。这些课件均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的形成性于一体,充分发挥CAI所特有的智能结构和交互式的辅教、导学功能,从视听等方面多感官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刺激,将原来枯燥无趣的基本功练习,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其在嬉戏中形成完美的技能。

四、自主学习 培养独立

摆脱依赖心理,建立独立的人格意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是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媒体CAI课件以其灵活的、交互性的自主学习,一改传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从"强迫学习向我要学习"进行转化,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搜寻学习,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自行查看专家系统进行答疑解难等的基本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自我内心的动力代替了外界的压力,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人格意识。

例如:在《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第一册)第十三、十四课《走进多媒体》的教学时,可利用配套的CD-ROM中的CAI课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启动CAI: ① 学习有关多媒体的理论知识: l进入课件《走进多媒体(一)》---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这时学生借助CAI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小神游、点点和世纪博士"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认识和了解"多媒体"与"多媒体电脑"的有关知识,并自己解释了平日里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电脑能播出'声、像'而有的则不能?"等疑问。摆脱了传统的、依赖性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克服了依赖心理的产生,又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索和查找资料,进行答疑解难的基本能力。

②认识各种媒体播放器,尝试操作方法:

l.进入《走进多媒体(二)》---学生自主尝试操作。

学生主动的利用CAI课件,认识各种媒体播放器,尝试其播放的操作方法,感受 "多媒体之境"的乐趣,为今后实现自主发展打下基础,建立了独立的人格意识。

五、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性探讨能力,并使之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信息技术课的宗旨之一。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相应的CAI课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及其技能,对其他课程进行帮学习和拓展性探讨,并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能不拘常规的向不同方向、多角度地做出各种推测、想象和试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让学生自主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例如:"求一个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此类题目,学生一上手,往往循规蹈矩地列出:

的一般解法。教师根据"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和特征",设计出能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媒体CAI课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恰当时机,于网络上播放该课件,诱发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得出具有独创性的、非同一般的新颖解法:

①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一个长方形。 ②把两个底圆分别平分成8个相等的扇形,并利用"圆转方"的方法拼成一个等积的近似的长方形。 ③将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相接。如下图所示:

④讨论两种解法的异同点和在实际运用中的解法选择。

信息技术课件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件;网页;视觉导向;界面设计

用户访问的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是多媒体课件设计部分的重要组成?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是一个多项学科参与的复杂工作,整个设计过程包含心理研究、美工设计、语言类等。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界面保持一致性、用户界面友好性、视觉平衡性、色彩搭配和文字可阅读性、个性化、界面与用户之间具有交互性、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这些基本原则就是解决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设计中如何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课件,引导就是视觉导向设计。导向设计的概念为:表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符号或环境空间中导向符号的表现方式。导向设计可划分为视觉角度和环境设计角度两个领域,视觉角度用简单、整洁、醒目的图形符号来表达,环境设计角度用图形符号与环境相融合。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界面的设计当中也应注重视觉导向设计,使人机交互过程变得简便、快捷,界面上的图形、图像、符号、颜色、文字等能准确表达信息含义,通过导向模块使各界面之间的相互跳转变得有条不紊,模块中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和习惯,明确人机对话中视觉导向的重要性和用户需求。用户不仅包括授课者,还有学生。怎样才算是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和视觉导向出发?我们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一、把握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学科,不仅仅注重实践能力,而且是学生终生有用的创造、发展、基础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它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实践能力,是一种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我们谈信息技术离不开其存在使用的主体——人(在学校是学生)。认识到这个特点,对于网页类信息技术课件在视觉导向设计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课件在视觉表达中要充分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独特性。

二、把握网页课件界面布局结构、元素的合理统一

1. 统一组织界面布局结构、元素,使其具备合理性

布局是内容组织的必然结果,合理、统一模式的布局结构是网页课件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对网页类课件布局设计一般秉承基本的方法,视线往往趋向于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就好像界面的布局设计有某种自然的力量一样。网页课件界面的布局设计没有固定的套用结构模式,都是根据网页课件特性和学科特点开发的。通常上方或左侧为导航栏,下方或右侧为正文、主信息区。在整个设计中,主要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考虑界面与用户交互性、引导性等重要因素。界面中元素的合理统一,对整个的浏览过程起关键作用。主要从文字、图形两个元素来考虑?文字也是承载信息量大的一种元素,除了本身表达的信息之外,还常承载着导向功能,可考虑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状态。图形直观明了,有视觉冲击效果强、容易识别的特点,常见用于标注、提示等。

2. 课件界面尺寸的大小对展示效果的影响

因素分别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个显示器分辨率,另一个是网页浏览器。目前对网页课件界面全屏大小基本上要求分辨率800×600或1 024×768就可以了,分辨率过小或过大都将影响课件最终的演示效果。

3. 浏览器对课件演示的影响

不同的浏览器会有不同的界面设计,浏览器占据了部分屏幕空间,剩余的空间才是网页课件的展示区域。建议设计课件时减去浏览器占据空间,才能合理地进行布局。网页课件界面尺寸是不是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答案是否。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拖动页面或左右拖动页面这两种办法拓展空间,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页面内容最好不超过一屏。若内容多,应使用一定的视觉导向手段,充分考虑用户的期望、需要。

4. 界面的整体设计对课件的影响

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第一印象,网页课件界面整体造型就是第一视觉印象。整体造型指的是界面上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视觉形态,是对于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好的界面设计不仅是让课件变得有个性、有品味,还要让课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课件的定位和特点。界面是人与物体互动的媒介,换句话说,界面就是设计者赋予课件的面孔,面孔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带给用户的视觉享受不同,都应遵循简单、一致、记忆负担小、人性化的原则。

三、把握网页课件界面的视觉平衡

网页课件设计时,要求各种元素(图形、文字、空白区)都会有视觉效果。依据视觉原理,图形与文字比较,图形的视觉作用更大。所以,为了达到视觉平衡,在设计网页课件时需要以更多的文字来平衡一幅图片。网页课件界面中,文字是主要元素,各个界面的文字必须要统一格式、风格,字体、段落等要修饰。其次要统一色彩,例如背景、主体色、文字颜色、图片、按钮等,色彩能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想象、情感。

四、把握网页课件设计的人性化与个性化统一

人性化是作者通过对课件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课件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去反映无形的精神。网页课件在追求信息传播和展现的同时,也要强调个性化发展,需求呈多样化,单调的风格再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信息技术课件 篇四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与现代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在中小学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显得尤为必要。近些年,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设备有着很大的改善,各个学校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开设随意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信息技术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以前由于经济不发达,各中小学不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实现。而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中小学普遍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的课程的硬件条件和充足的师资,可是却不开设,有的虽然开设却不加强,使得信息技术课看上去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零散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原本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统一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可是很多地方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的教材是地方教研部门编辑出版的,不同地区的教材版本不同,教材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的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比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还难,没有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编辑。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落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把握得不够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更多的是简单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讲解、轻技能操作,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佳

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课程开设不规范,内容不完善,加之不列为升学考试科目,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了学校最受冷落的课程之一。在课堂上,教师不乐教、不善教,部分信息技术课堂成了学生谈天说地、聊天、娱乐、打游戏的课堂,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学校、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怀疑,家长出现了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抵触心理,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有被取消的趋势。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虽然教育部已经颁发文件,并在《大纲》中指出,学校要把信息技术课摆在重要位置,但是信息技术课并不牵涉中小学生考试,仍有许多学校把信息技术教学视为无关紧要,把信息技术课放在副课之行列,属于非主流课程,有别于语、数、外主科。

(二)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不高

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引起教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积极性下降。因此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松散、怠慢,备课简单,甚至不备课,采取“放养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微机房“自由活动”,比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等。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漠视

很多学生受社会,尤其是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观念的误导,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至少对于目前升学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学校在“小学毕业统考”“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普遍将信息技术课视为“副课”,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能够给中考、高考考试科目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而取消或停止信息技术课,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

(四)专业教师队伍不完善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质量直接相关,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如今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这部分教师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未能很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即使有部分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也存在年轻化、经验不足等问题,而且由于不受学校重视,转行的也不少。这些问题导致了专业教师队伍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完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1.准确定位课程。各地区教研部门要遵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编辑教材,做到课程文件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明确定位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功能、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清晰明了的信息技术框架体系。

2.规范课程开设。教育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课、课时情况进行抽查,“开齐”与“开足”并不单凭一张课表就草率了事,而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信息技术教师是否认真负责地去上好每一堂课。

3.科学评价课程。紧紧抓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远大教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推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要注重挖掘、培养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各个课程的均衡发展。

(二)学校: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各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科学合理地运用好信息技术课,并重视信息技术课,为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与保障,特别是应建设一支稳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队伍,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地位。

(三)教师: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练习为主线的课程,教师要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备课,抓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正确处理好教学中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环境中去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使信息技术教学呈现一个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与循序渐进的操作程序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使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与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件 篇五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画课件;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已发展融入到教学领域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从教材配套光盘中找到的课件,真正适合一线教师教学的课件并不多,尤其是适合高校教师的课件甚少。那怎样制作一个适合自身教学的课件呢?下面结合自己“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作品《“Painter”CG多媒体动画课件》的制作经验,解析一下课件制作的思路和模式。

多媒体课件通常可分为: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等。作者设计制作的该课件属于演示型、自学型与练习型相结合。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抽象部分,确定内容后要写好脚本、制定好课件的整体框件,这是制作优秀课件的前提。

Painter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必修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作者也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设计课件的结构,准备课件制作的素材,然后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合成,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该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涉及到Authorware、Powerpoint、Painter、Flash、Illustrator、Premiere、Photoshop、CoolEdite、音频剪切软件及3gpconverter视频转换软件等多个软件。课件不论从形式还是动画内容讲解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特色,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该课件进行相关说明。

1 素材搜集与制作

框架确定后,我们便着手收集相关素材,并将素材放到各文件夹中。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

1.1 图片一般可通过自己制作、从互联网上下载、从素材库或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方式获取。如需要对图片进一步的处理,我建议采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来处理。

1.2 声音的录取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电脑话筒直接录入,如果利用话筒录入最好用专门的软件来录制,二是将磁带声音转录至电脑。如果要对声音进行处理,我们可采用声音处理软件豪杰超级音乐工作室。

1.3 要制作二维动画,我建议采用Flash,用Flash制作出的动画效果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制作三维动画可以用Cool3D或3DMAX,制作Gif动画可用UleadGifAnimator。

1.4 视频可以在DVD、VCD、网上查找,也可以用摄影机自已拍摄的。如果需要视频中的某一个片段,可以用播放软件超级解霸来截取,再用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来剪接。

2 制作与集成

当所有素材制作完成,我们还需要用专门的课件工具软件将这些素材集成在一起,做成一个上课时易操作、具有交互性的课件。现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软件很多。这些软件中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首选。当然对参加评比的课件可以采用其它课件集成工具。

3 课件制作流程示例

3.1 开篇运用Premiere对各个音视频素材进行剪切及组合,添加特效,导出影片,通过视频转换软件将其转成为mpg压缩文件,然后导入Authorware中,视频播放完毕后,视频结束的静态图像充当背景,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突出主题,吸引学生进入后面的知识点的学习,再导入两个Flash文件分别是:放射状光晕的“CG多媒体动画课件”Flas,和包含声音的风车按钮、声音是韵律较强的轻音乐,点击动画,鼠标呈现火焰状跟随动画,进入了课件说明,用于告知使用本课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和技巧,内容是用一个Flas充当背景和文字合成的说明。课件说明的风格与前后动画、画面形成视觉上的对比、缓冲。

3.2 随后单击鼠标或按键盘任意键将进入了主题章节,所有背景形象设计均用Painter软件绘制,背景界面再用Photoshop进行扣像、排版、处理展现了Painter绘画世界的完美无瑕,充分的利用Authorware的交互性的框架图标和Flash对动画和声音组合能力,对其进行选材、设计和拼接,章节中设有分节,共13个小节及作业。

3.3 结尾应用了Premiere处理的视频输出、转换、导入Flash中,再导入Authorware中,并配音和注明作者及单位。

3.4 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最后,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投入到实际教学使用。

4 特色介绍

4.1 内容全面、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作者在进行内容设计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各种相关的资料,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课件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严格按照全国优秀课件的衡量标准进行设计与开发。既有设计制作技术实现的动态过程展示,又有许多影视作品和效果演示观摩。教学重点围绕“Painter初识”作基础知识进行展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学思维,提高对Painter的绘制创作能力。

4.3 为了读者自主反馈学习,设置测试练习题目,而且有对测试的反馈响应。读者通过该课件不仅能获取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而且通过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

总之,在课件制作的实践中,只要肯努力钻研,摸索出更多的制作技巧,就能使我们的课件制作更加丰富多彩,不断促进多媒体教学向前发展。但制作课件时也应防止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应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焕发出无限生机,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缪亮,付邦道。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唐霁虹。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 篇六

关键词:课堂行为 成长记录 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99-02

课堂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战场。学生课堂行为包含的范畴很广,可以是学生语言行为、动作行为、学习激情、课堂评价、提问表现、交流情况、协作能力、操作技巧、课堂反应等。关注学生课堂行为对于规整学生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管理艺术至关重要。关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课堂行为不难做到,而要关注每一节课的学生课堂行为并留有记录,还能随时向全体学生展示,除了教师的责任心外,那就需要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堂凭借独有的物理教学环境条件,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

1 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堂,一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实践体验时间一般占据课堂时间的一半以上,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巡视,个别答疑、辅导,对于学生个体的课堂行为情况比较容易掌握;二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师设计的任务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节课内即可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基本情况;三是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比较开放,课堂上宽松的自我体验过程是学生个体表现欲充分彰显的舞台,几乎人人都很乐意被称为“高手”;四是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课堂行为的记录创造了条件。

2 “课堂成长记录”软件的开发动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的差别,造成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程度好的学生漠视教师的讲解,自以为是、不求进取;程度不好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于是出现玩游戏、聊天、吃零食、不交课堂作业等现象,成为开放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不良行为表现。同时,由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一般不要求布置课外作业,主要通过会考进行最终评价,教师、学生往往在临近会考时才加班加点强化训练,以追求会考的高合格率,对过程评价比较淡化。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完成任务后的评价结果也往往没有记录,即使有也缺乏一定的途径向学生反馈,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缺乏整体的认识。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是出色的、可开发的,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积极、热情、多角度地观察、评价和接纳,发现他们的潜能,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潜能。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行为表现的细节,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及课堂行为上的不足之处,及时记录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还要长期保存,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这对于学生自身成长、班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影响甚大。以技术服务技术课堂,现有一款简单实用的课堂成长记录软件满足于这个需求。

3 系统分析和基本模块结构的构建

在技术上,立足普通高中学校机房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编程技能,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采用ASP+Access技术开发一款简单实用的课堂行为记录软件。

基本功能实现:在数据库中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由教师记录学生课堂行为,学生通过IE浏览器直接查看自己和全班同学的全部课堂行为记录。软件基本模块对应三个数据表,分别是用户管理表、课堂行为记录表、课堂时间表。本文主要介绍基本模块的功能,一般熟悉ASP+Access数据库技术的信息技术教师1个工作日即可写好基本模块,并投入使用。

3.1 课堂行为记录数据表分析

课堂行为记录表主要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各堂课上的课堂行为数据,主要包含学号、班级、机房座位号、学生姓名、初中毕业学校、课堂上的行为记录等字段。

3.2 课堂信息数据表分析

课堂信息数据表主要提供课堂记录表上的每节课对应的具体上课时间和课堂内容的数据关联,包含课堂时间、与课堂行为记录表中关联对应的日期字段、课堂内容说明字段等。

3.3 用户管理表分析

根据数据操作特点,本系统只设计两种用户权限,分别是教师管理用户(super)和学生用户(ok)。学生用户只可以查看自己及全班的课堂行为记录,教师管理用户可以实现所有的权限操作。

3.4 基本模块结构

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模块:各班级课堂行为记录列表查看模块、上课时间和内容初始化模块、记录单个学生个体课堂行为模块、批量记录学生课堂行为模块。

4 “课堂行为记录软件”的实践

在开发“课堂成长记录”软件前,对于学生的课堂上的行为关注一般局限在单节课内。按课标要求,一周两个课时,时间跨度大,很难实现延续性。以下为“课堂成长记录”软件的三个实践镜头。

镜头一: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记录

类似其他学科的课外作业“三步走”程序:“作业上交、教师批改、发还反馈”,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除了现场讲解、点评、展示外,还需要上传,继续细评、反馈。与其他学科作业反馈渠道比较单一、互动有限的情况相比,信息技术“课堂成长记录”软件能够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如部分学生经常不上传任务、或者上传一个根本没动过的原始任务,企图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这些课堂行为都在数据库中一一记录。在其他学科的作业反馈中,学生往往只了解自己的情况,不了解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而“课堂成长记录”软件在课前将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在大家面前,记录除了简单明了的“星级”奖励外,还有“未交”、“与某某英雄所见略同(抄袭)”、“浑水摸鱼”等记录,学生在轻笑之余互相询问、交流上次课的任务情况,甚至要求教师发还任务重做以示“洗心革面”,或者发誓在本堂课中一定要将连续多次的“未交”记录“洗刷”干净等。

镜头二:课堂过程的细节记录

课堂中常有精彩的瞬间、学生有意无意的积极举动、学生偶尔闪现的闪光点、学生行为的转化等,教师在上课、巡视、辅导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在课堂行为记录数据库中也得到体现,从正面引导、激励学生的课堂行为。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很精彩、程序书写很规范、动手能力强、好问、主动帮助别人、任务完成NO.1、从CS高手升级为PS高手等。

镜头三:课堂问题行为警示记录

宽松、开放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容易滋生一些不良课堂行为习惯,如随意聊天、不带笔记、带MP3等进课堂、玩游戏、吃零食、随地乱扔垃圾、随意走动、打瞌睡、迟到早退、大喊大叫等,除了上课提醒教育外,也被记录在案,被学生戏称为“信息课堂中的污点记录”。教师宣布连续三节课没有“污点记录”后,前面的“污点记录”一并撤销,如果再犯,重新恢复。于是常有学生在课后要求“我已从良,请为我正名”。

5 结语

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面前,信息技术“课堂成长记录”软件显得单薄而渺小,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行为的参与者,要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要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的存在感,要让每位学生看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一步一步成长记录是非常难的,每节课坚持记录更难,背后需要教师的一份责任和对教育的热爱之心支撑。但是,学生在课前习惯地打开“课堂成长记录”界面,查看自己和朝夕相处的同学的“课堂成长记录”,并互相交流时的情境,成为了教师坚持记录“课堂成长记录”的持续动力。

(浙江省江山中学,浙江 江山 324100)

参考文献:

[1]魏小山。变控制为激励―高中信息技术课题管理的深度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03).

[2]周德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设计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

[3]赵君。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要有持续力[EB/OL].沈阳教育网。

信息技术课件 篇七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课堂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作用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和利用等多个层面上:

1.通过互联网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这些资源要转变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进而使其能够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的要求。整合的过程就是使之成为分层次(面对不同学生)、有体系(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这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形成我们的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也就是资源的深度加工。

2.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系统管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对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可能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把经过数字化的资源存贮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本地机或网络实现资源的分类、查询、检索、浏览、使用和加工等功能和需求。

3.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各种优势开发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摘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探索,随着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会在教学中全面得到应用,同时人们对课件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并将对课件提出共享性、交互性等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我们可开发出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课件。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件,我们都应考虑到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件的功能需求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4.面对教学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4.1网络化。

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根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特点,课件不宜过大,应实现课件设计的最优化,最好是设计成网络课件,使他人能通过网络很便捷地使用课件。

网络化还包含另一个含义,就是课件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网络化,比如导航或栏目的网状设计、知识间的关联等。

4.2通用性(工具化)。

要实现课件的共享性,课件设计就不能太具有个性化而应该具有通用性,强调课件的工具作用,强调课件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支持。课件的通用性与教学的个性化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了课件资源的通用性,才更有利于教师组织个性化的教学。

4.3交互性。

要重视课件的交互性,强调人机交互、突出学生的参与,强调人人交互,要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通过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的吸收和及时的协作学习。课件的交互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技术基础;还有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交互的功能,比如BBS、聊天室就是学生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它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

4.4可积性。

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如何保留一个课件的有效部分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投入再使用是对课件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模块型课件、基于资源库的课件逐渐被大多数课件制作者所接受。它就像小孩的积木玩具,可任意拼装组合,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有所取舍地为教学服务。

4.5智能化。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逻辑运算技术等都可以应用到课件中,从而制作出具有智能化的教学软件,比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组卷系统、智能评分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

4.6个性化。

信息技术课件 篇八

关键词:问题探究;信息技术;历史课堂;终身学习

历史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它一方面将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串整个历史学习的主线,强调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然而,没有对翔实的研究资源的占有和整理,学生对高中历史的探究性学习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研究”意义。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则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为历史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它以海量的资料素材、丰富的感观形式、交互性的学习方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实现了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和人机交流,为拓展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进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文就我校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历史学科课堂中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加以阐述。

一、问题探究的准备

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和教材内容体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并通过选择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出有针对性的、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二、探究问题的选择与设计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历史学科内探究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科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或希望深入了解的问题。问题的探究具有双向或多向性。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问题的回答固然是一种能力,高水准问题的提出更是一种能力。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载体。问题的设计要能将本课的主干知识串连起来,用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问题设计得准确、恰当与否,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水平与质量也将直接成为决定一节历史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应在思维的关键处发挥主导作用,将历史学科中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一种思考、急于想了解的积极状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自主质疑,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和选择之中,进而鉴别并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上,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问题过于浅白,一目了然,缺乏探究的价值,学生则会兴味索然,难以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其次,问题的设计要逐层递进,有一定的梯度。要将一个大的有价值的主题,在关键步骤之处,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渐达成教学目标。此外,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由于时间短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制约,对于一些难度过大、且不宜也不能够在课堂上展开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作为一个课题,在课下进行研究。

三、问题的探究过程

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探究的方向和学习过程的展开。有了问题,就有了知识的生成和思维的创新。

在问题的具体探究过程中,应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反复研讨课文),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有个总体的认识。再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围绕探究主题,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获取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研究史料的立场,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等)利用学科网站或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共享资源库(以减少重复性劳动),同时依据资料的重要程度、网站的权威性等进行筛选、解读、加工、整理,解决相关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突出特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体会思索的快乐和享受收获的喜悦,让他们在课堂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当一系列问题提出后,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对学生一些创造性思维和独特见解,及时予以鼓励;其次,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倡导学生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让探究有序进行。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还可以极大地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共享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分工合作就成为探究式学习中一种切实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将通过主控机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全面掌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建议,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适时地进行引导,进而推动了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问题探究的拓展与延伸

学生最终将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在留言板上提交初步观点或形成小论文等形式,作为探究式学习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为了把此问题讨论更加深入,引起思维碰撞的火花,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议他人的观点,再进一步从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论据,并就不同观点,以采取对话、商讨、争论或辩论等形式,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充分论证,来探究、阐述、完善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争取多数学生对研究主题形成一定的共识。对于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分歧的观点,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总结此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理念,将其延伸到课外,通过寻疑设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今后在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问题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意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对信息技术支持下这一学习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我校起步虽然较晚,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这一学习方式必将推动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宏艳。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9).

[2]江美云。信息技术下历史学科协作式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04).

信息技术课件 篇九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扫盲课件 课件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40-01

一、研究背景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扫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盲率由10年前的22.23%下降到现在的8.72%。虽然如此,我国文盲绝对数仍高达8507万,文盲总数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可见我国的扫盲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扫盲类学习资源以纸质的教材为主。显然,这类学习资源对于文盲是不适合自学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学之中,在给教育、教学带来实质性改变的同时,我们也试图将其与扫盲课程整合,从而为扫盲工作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二、概念解析

信息技术环境是以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应用主体而创设的动态发展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扫盲课件是指根据扫盲大纲的要求,再经过扫盲教学目标的确定、扫盲教学内容及扫盲对象学习特点分析后,加以制作的可用于网络授课的多媒体课程软件。

三、课件设计原则

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共性及扫盲课件设计的特性,来探讨适合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一)依据脱盲目标,制定课节目标

扫盲课件每节课的目标都要依据《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的个人脱盲标准来严格制定,并且结合当地在扫盲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实际情况,根据《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来制定扫盲课件的具体课节目标。

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工作组通过实践调研,结合吉林省文盲的实际情况,最终制定出课程的目标为:1.对不识字和识字少的人进行识字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读、写、算能力。汉字至少会写950个等;2.会四则运算,会用计算器,了解利润、利息、折扣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会计算面积、体积和稀释配比等;3.了解卫生知识、保健知识、膳食搭配、心理健康、急救常识、电脑及网络的基本操作常识等。

(二)依据学习特点,设计学习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因成人群体与儿童群体的人生经验、思想复杂程度以及对学习的要求均有差别。因此,对于成人的学习训练也应与儿童的区别对待。具体说来,成人的学习特点为:1.成人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2.成人学习更容易受先前经验的影响;3.成人学习需要借助不同的学习手段。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设计扫盲课件时,需注意:1.课件的实用性。课件中的学习内容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能够解决学习者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能够即学即用。2.课件的针对性。由于课件的受众群体是盲,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知识都或多或少具有“先前经验”,因此在编写课件脚本时,要开门见山、直指问题,找到本节课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者最关注的问题或最容易犯错误的问题。以此引课,层层深入,从而吸引学习者的注意,直到问题解决。3.课件的多样性。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感官上的新颖和视觉上的享受,能够使学习者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并且吸收知识。4.课件内容的系统连贯性。这种连贯性从横向维度上来说,扫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活中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如读、写、数、算、知与能等;从纵向维度上来说,每一科的扫盲课程的内容还要自成体系,能够把生活中浅显实用的知识尽可能囊括进来。

(三)依据课程内容,选择制作工具

信息技术课件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掌握Word的启动、退出方法和Word文档的保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扩展思维,培养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培养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兴趣。

4.创新与行为:积极尝试用计算机来表达思想。

二、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电脑教室教学系统。

3.课件、找茬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让学生在会用记事本、写字板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的基础上,进行Word 2003的教学,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学习新知,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自主探究Word 2003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和作用,感知到Word 2003是一种功能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工作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

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采用“设疑—尝试—探索—讲解—归纳—建构”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做”“自己说”。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的独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初识Word

1.同学们,一上课呢,老师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电脑作品。想不想看,好,注意这些作品都有哪些特色。

2.展示用Word制作的各种优秀的小报素材。(图例如下)

3.学生观看课件后,回答问题。(作品中有图片、文字,有丰富的颜色等。)

4.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小报作品是用什么软件制作出来的吗?

5.介绍Word的基本知识:Word在英文中是字、词的意思。这里指的就是软件名称。Word是Microsoft(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之一,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字处理功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Word。

[板书课题:认识Word]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小报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认识Word的教学铺路。同时这是Word单元的起始课,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个学习、工作的新伙伴。

(二) 迁移比较,掌握新知

1. Word的启动

(1) 复习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如何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吗?以“写字板”为例说一说。

(2) 下面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想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启动Word软件。谁愿意来接受挑战!请生示范。

(3) 教师提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启动方法?

(4) 学生上机尝试、交流。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作示范。

[板书:Word 2003的启动。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的命令]

(5) 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启动Word。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旨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协作”和相互讨论,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认识Word的界面

(1)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怎么样。(玩“喜洋洋来找茬”的游戏)

(2) 老师下面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挑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小秘密,其实Word窗口和写字板窗口很相似,你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它们的异同吗?(老师适时请生再表述一下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尝试,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高昂的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输入文字 保存word文档

(1) Word中输入文字的方法和写字板很相似,老师下面布置一项作业:在Word中输入一句介绍自己的话。(时间一分半钟)

(2) 下面我们要保存刚刚输入的内容,想一想:如果在写字板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保存自己的文章的?

(3) 在Word中,我们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保存文章。只要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或者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选项就可以了。

(4) 练习:以《姓名+课题号》(师讲解规范要求)为文件名,保存自己的文件到D盘。

(5) 师生小结:文档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文件名、保存位置,并提示到保存的位置打开文件看看。

【设计意图】文件管理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操作一定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实效的尝试。学生迁移以前所学知识,并促使养成操作中注意细节的习惯。

4.退出Word

(1) 工作完成了,我们可以和新伙伴说再见了,退出Word,你会吗?

(2) 拓展:探索其它退出Word的途径,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组退出的方法多、方法好,然后我们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促使学生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归纳总结 巩固提升

1.提问:同学们在这节课里,你们学到了什么啊?

信息技术课件 篇十一

根据我国的基础教育大纲纲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已经步入基础教育课堂十多年的实践性课程,其实践性强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操作实践上,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省份间教材版本不尽相同,即便是我们贵州不同县、区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存在不同,这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万变不离其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结构特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应用软件教学、程序语言四种。每种内容都有它的主要特征与教学规律,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软件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都与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关系,通过近几年的初、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下面就应用软件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应用软件共同性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常用应用软件的本质与特点,掌握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这些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界面共性

目前,我们在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学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都具有windows标准的图形界面风格,Windows系统是以图形界面方式操作的,因为你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来进行操作,很直观、界面友好、操作起来相当容易。所以,对windows系统下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贵州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大纲所涉及的到常见应用软件office系列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界面为例来说明其界面所具有的共同点。

通过对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等软件的对比可以看出,界面分布如图1:

(1)、标题栏:位于窗口最顶部。显示当前应用程序名、文件名,在初、高中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标题栏也包含程序图标。(2)、菜单栏:菜单栏是按照程序功能分组排列的按钮集合,在标题栏下的水平栏。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菜单栏均位于标题栏下方的水平栏,由“文件”“编辑”“视图”等菜单命令组成。(3)、常用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就是基于WINDOWS系统下应用软件中最常用且最常见的工具栏,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也在此范畴,菜单栏下就是常用工具栏了。(4)、工作区:也称之为编辑区;在教学中,我们在使用应用软件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加工时,存放对象并进行编辑的区域。它们是位于常用工具栏下方的水平栏。(5)、状态栏:状态栏是包含文本输出窗格或“指示器”的控制条。输出窗格通常用作消息行和状态指示器。状态栏显示当前所打开窗口或软件的状态。(6)、控制菜单按钮: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应用软件都有一个控制菜单。提供还原、移动、大小、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窗口功能。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命令共性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研究,Excel2003、Word2003、PowerPoint、Frontpage2003软件的命令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菜单栏文件选项下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打印预览等命令都是一样的,如图2:

编辑选项下的撤销、剪切、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删除、查找、替换等命令也是相通的;除此之外,视图选项、插入选项、格式选项、工具选项、表格选项、窗口选项、帮助选项里面的多数命令都具有相同性,其命令的作用都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依葫芦画瓢,领悟其中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信息技术软件应用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中一般以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涉及到的每个应用软件的教学首先都要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对软件的概况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划分若干个小单元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讲解、演示应用软件,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我们利用好应用软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选取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效率最大化,也是新课改最本质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软件的快捷键共性

信息技术课件 篇十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电路;Edison软件;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3-0741-02

The Edison Softwar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ology Course in Middle School

LIAO Rong-ping

(Peiying School of Longchuan, Heyang 5173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circuits part of midd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abstruse and complicaty.It’s hard to understand without experiments for students.The teaching effect is also discontented.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mbine Edison soft? ware with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steps of the application based on case study.It can enhance students’sensibility cognition an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omputer circuit; Edison softwar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的必修课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必须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硬件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其中计算机电路是学习整个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内容,涉及初等模拟电路、简单电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数字电路系统等内容。该部分的内容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在缺乏实验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我国的中学于经费、场地、安全等原因的限制,真实实验难以全面开放。国内有学者提出采用EWB、multisum、Proteus、Protel等电路仿真软件来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不足。但是上述软件均较为复杂,设置项目繁多,且结果不够形象直观,并不适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硬件电路部分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引入Edison电路仿真软件,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仿真实验教学。该方法能将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1]。

1 Edison软件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适用性

Edison是匈牙利Designsoft Inc.设计推出的专门适用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初学者的仿真分析、设计软件。将Edison软件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2-4]:

1)有极其逼真的仿真效果

Edison软件仿真具有双操作视窗,左边的视窗是立体声、光实验室,右面视窗是电路图分析器,能使学生同时把实物接线图和电路原理图进行对比。Edison软件的仿真元器件外形接近实物,且呈现三维造型,其仿真过程更具有十分逼真的声、光多媒体效果,能使学生有如亲临实验室操作的感受。例如,在电路中有会发光的灯泡,通过电路参数的调整可以清楚地看到灯泡发光强弱的变化;再如,启动电动机可以看到其转动的快慢及运转方向,并可听到电动机运转的声音,具有逼真的现场感。

2)设计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

对于初涉实验室的中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消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损坏实验设备是常有的事情,对破坏进行感性认知,也是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教学实验经费、场地、安全等的因素,通常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总是采取各种手段避免学生破坏实验设备,而展示破坏性的演示实验也通常不予安排,这就使得学生对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实验情况难以观察与学习。为此,Edison软件专门安排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学生可通过维修菜单栏对受损电路进行自动修复。如,加大电源电压,当负载电压超过其额定值时,负载会烧毁并发出异常的响声及冒烟,此时可通过维修菜单栏的工具对其维修,使负载恢复正常。该功能,弥补中学实验仪器、元件少的不足,避免了由于学生操作不慎所造成的元器件烧毁或仪器、仪表损坏所带来的损失,节约实验经费,提高了实验效率。

3)提供了大量的演示样例

在Edison中提供了逻辑门电路实验、晶体三极管实验、发光二极管实验、定时器(555)实验、电机实验、运算放大器实验、示波器 实验、电阻器实验、电容器充电实验等13个实例演示,实验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电路部分教学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快速掌握Edison软件的使用和各种元器件的调用方法及参数设置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具有完备的电路分析功能

Edison提供了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数字步进、数字计时分析等功能,并能产生相关的模拟波形,使实验结果可以以图表的形式输出,十分直观。Edison软件除了电路分析外,还能提供一般电路模拟软件所不具备的方程式,自动给出测试数据的理论推导公式。这些也是计算机电路分析的基本需求,便于学生根据实验得出定量的结果。

2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为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Edison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宜结合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展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5],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维持学习兴趣,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中学信息技术课堂里的计算机电路实验为相对而言较为艰深、抽象、实践性强,教师宜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仿真平台环境,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就能让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分析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信息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由“分析-查阅-实施-评价-修改”五个教学过程来完成。本文以“逻辑门电路的探究”实验为例,阐述这种利用Edison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的实施过程。

“逻辑门电路的探究”主要教学目的是令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电路中最基本的三种逻辑门电路,即与门、或门、非门。为此,教师可将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下列具体任务:三种逻辑门电路的符号是什么?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对应的中规模集成芯片有哪些?测试三种逻辑门的电路图是如何的?如何在Edison仿真软件上构建测试电路?理论上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在Edison仿真软件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否与理论上的实验结果一致?若不一致的话,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1)分析。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找准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出解决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本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构建测试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其主要任务也在于此。

2)查阅。分析清楚主要任务后,学生可分头去查阅图书资料、也可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发掘相关内容,借鉴他人的思路、想法和经验。本案例学生主要查阅的内容是测试逻辑门的电路图、了解电路的原理、列出所需元件的清单、了解构成该电路的芯片、发光二极管等元件。经过该过程后,学生可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

3)实施。学生画出自己设计好的电路图,经过小组成员和任课教师初步检查后,在Edison仿真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电路,展开实验仿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图1为在Edison软件中仿真与门的测试电路与仿真实物图。该电路由一片2输入四与门芯片74LS08构成。电路中,用开关来控制输入端的逻辑电平,用一个串联了220欧姆限流电阻的发光二极管来展示输出电平,电源由电池组提供。Edison仿真软件可以三维的逼真实物模拟实际电路,学生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开关控制其通断,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获知逻辑门电路的输出。实验要求学生记录仿真结果并与理论结果做对比,判断是两者是否一致。

4)评价。学生将在Edison上完成仿真电路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认真给予评判,指出可取之处,也指出需待改进之处,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本案例中,学生在初步的仿真方案中没有将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加入,教师可进一步提示: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通过Edison中提供的虚拟仪器直接测量得到的仿真电路中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比较二者的差异,探讨可能发生的破坏性结果,提示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5)修改。学生对发光二极管电流超过额定值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如图1的仿真结果。学生在总结修改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

(a)仿真实物图(b)逻辑电路图与接线图

图1 Edison仿真的逻辑门电路实验

3结束语

Edison软件由于其在仿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实性、易用性、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虚拟空间,非常适合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利用该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仿真实验并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是下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惟信,莫志衡。Edison立体声光实验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4.

[2]王琦。Edison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5):88-89.

[3]赵玉安,叶征莲。EDISON爱迪生―电学和电子学多媒体实验室介绍[J].电子制作,2002(11):57,60-62.

[4]刘立新,胡刚。Edison仿真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5):7-9.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 篇十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变;优点

【中图分类号】G633.2

正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思想品德课堂发生了质的改变。广大思想品德(下称思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品课上始终演译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作为一名初中思品老师,亲历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信息教学模式的变革,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惊喜,也发现了其中不足和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对思品课堂的几点变化说一下自己的感触,并对信息技术走进思品课堂的优点进行说明。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1、教学理念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改革的目标完成,仅靠传统教法中老师的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学生们听一听、记一记是不可能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等特点,又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所以在以抽象、理论性强为特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配合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拓展教学空间,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教师也会在备课过程中为学生准备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培养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变。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过程完成了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四点改革。

2.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是老师板书和口述,思品老师教的班级很多,每讲一班,重复一次,不能保存又很单调,老师累的不行,学生疲于抄记,现代信息技术把投影、背投、交互白板带入课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超链接功能,灵活便利地呈现各种形式的教学信息,PPT展示板书,视频形象学习,实验模拟,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增加了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的体现了教学目的。

2.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改变了思品课堂上学生听、记、背的传统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和数字学习资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走入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现代化为今天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门,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网络知识。课堂上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网络上的知识运用于课堂的学习,能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候,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有关知识的查找。搜集人民代表的相关图片资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文字介绍及优秀人大代表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更能全面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2.3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展成基于网络的和数字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即更具多样化和可测性。传统思品课堂往往把思品课讲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现代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省教学时间,调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品德教育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不同情境进行检测。

二。信息技术走进思品课堂的优点

1、生动形象性,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说教课,显得枯燥和空洞,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可以给思品课注入活力,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

2、丰富多彩性,开拓学生视野。信息技术现代化为今天的教学打开了一扇门,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网络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当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整合网络资源,将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网络上的知识运用于课堂的教学,能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

3、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各门学科中,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课件范文 篇十四

【关键词】 云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转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88-01

一、云技术简介

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看似很深奥、很陌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是很常用的,如我们常为教学上网查询下载各种教学资料,常用网络信箱传递信息,常用BBS进行交流……简单云技术不仅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还能判断处理。

二、课堂转型的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上海青浦一中的“小组合作”模式;以及“活动单导学”或“任务单导学”教学模式等,由这些课堂教学新模式衍生出来的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术语。仔细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都在朝以学生为中心发生转变。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到底应该怎样转型?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简单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能为信息技术课堂转型带来哪些帮助?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转型的机遇: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必然是开放的课堂。但语数外等学科,由于和中考、高考的关联度密切,改革力度太大,所以学生、家长、教师都会有顾虑。但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源于与中考、高考的关联度不高,故地位在学科中不高。特别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与中考无缘,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担忧较小,无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碰上了一个课堂转型的良好契机。

(二)简单云技术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转型的立足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它领衔的是社会最前沿的技术。技术在前进,而我们现有的纸质教材又较滞后。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从网络平台上去寻找数据资料,然后在数据资料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分析、思考和探究而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分析能力,在探究中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创新人才。让网络及简单云技术融合于该教学中,使之成为富有魅力的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立足点。

三、Google Docs,让信息技术课堂转型

Google公司的Google Docs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产品,它是类似于微软Office的一套在线办公软件,它可以处理和搜索文档、表格、幻灯片。Google Docs最大的特点是协作共享,它的协作允许不同位置的多个用户对同一个项目同时进行编辑和查看,它的共享机制使“分享”变得更容易。同时,Google Docs还具有不能上网也能编辑文档、海量存储文档,查找方便的优势。

基于Google Docs的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Google Docs这个平台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如: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3章《应用文档的设计》,在讲解了Word基本操作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作业(如电子报刊的制作),由多人设计、完成作品。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1. 帮助学生分组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异质分组原则,5~6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向学生展示评价标准,每个小组以老师给定的主题为依据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和评价标准以Google Docs为平台制作一份电子报刊,组长要明确每位组员在协作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2.创建Google账户

打开网页(https:///accounts/NewAccount),只需输入当前电子邮件,密码,再通过邮件进行账户创建确认,就可以轻松完成账户的创建。

3.登录Google,开始文档的编辑

通过http:// 进入Google Docs编辑界面。每组根据选择的主题在Google Docs上创建新文档,也可以从本机上上传文档。Google Docs简单易学,学生很容易入门。

4.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协作编辑文档

Google Docs文档可以同时有10个人编辑一个在线文档,可以与200个人共享一个在线文档,足以满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需要。通过共享功能邀请同组同学一起进行文档的编辑,为同学设置权限,可以设置为查看者或者协作者,设置界面。在编辑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操作都会实时地被其他成员看到,编辑的同时,小组成员还可以通过Gtalk(Google Talk,google公司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进行实时的交流,并且可以通过查看文件的修订记录,看到文档哪一部分被修改了,是哪一个人、何时进行的修改。作为老师也可以在线随时查看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指导。

学生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比以前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增加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5.作品

在Google Docs中,“”可以使用户可以向全世界提供在线文档。了文档,其他学生通过URL就能访问该文档。

6.评价作品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及时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在欣赏同学作品的同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以便改进。

当然,Google docs也可以处理表格、幻灯片,这正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模块的要求。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将对信息技术课堂转型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入云计算应用研究,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有效教学,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龙云。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15-116

信息技术课件 篇十五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且该课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前身,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部分内容纳入授课范畴;新课改要求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由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组成。种种变化势必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产生诸多影响,高校应该积极求变,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道路。为了有效地实施计算机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计算机有效教学观念,探讨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揭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课堂的有效对策,是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计算机课改革的根本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属公共必修课,以往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全国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驱动,才会认真学习。而现在,学生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有所加强。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以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过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的兴趣激发,势必会有更多学生选修计算机基础课以外的课程。

在以前,信息技术课程属非高考科目,受重视程度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必要性不容质疑。但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将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方式,提前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适应高校的教学模式将会更加快速。高校计算机课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课;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就业等因素,选择那些有必要开设的科目作为专业必选课;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师资有能力开设的情况下,选择一定数量的科目作为任选课。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有利于多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我们大力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能使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中心地位。下面以《搜索》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教学过程中紧抓知识脉络,将教学目标任务化,以任务为驱动,教学设计过程设计了国庆节去上海旅游,让学生分别用分类查找的方法、关键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上海往返车次、上海各景点、住宿酒店。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设计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在积极、互动、协作的课堂气氛中,课程目标很好地得到了实现。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 创造好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发挥才智的环境,使教学教程本身成为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上一篇: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精选3篇 大自然的声音优秀说课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演讲稿推荐
  • 最新《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后感精
  • 2024高三成人礼暨毕业典礼教师发言
  • 学生六一儿童节国旗下的演讲稿(优秀
  • 2024年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300字(精
  •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优秀15篇
  • 2023年八一建军节退伍军人座谈会领导致辞通用12篇 八一建军节退伍军人座谈会发言
  • 关于部队安全大讨论发言精选6篇 部队安全问题讨论发言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00字左右)
  •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最新10篇
  • 务虚会发言材料优秀15篇 务虚会议发言材料(精选多篇)
  • 猜你喜欢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