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12篇 正数和负数的说课

更新时间:2024-05-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细致的小编征途帮家人们收集的12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一

各位老师、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正数与负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ppt展示)

学生分组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的特点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这样的互动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一边引导学生一边归纳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同时举出实例,加深印象。

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拿出教具: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形象的表示出0具有的意义。同时,提出“0只表示没有吗?”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黑板上出现的几个实例,加深对0的意义的理解。

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每位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课本例题::(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方法)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自主完成)】(ppt展示)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抢答,送出小奖品的形式)】(ppt展示)

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回顾上面举的实例,再次强调0表示的意义。

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

不断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1、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出现的数是不是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呢?3、每天前进一步,每周可前进多少;每天后退一步,每周后退多少?)

5、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提出课后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呢?为下节课学习有理数做铺垫。

附:板书设计

1、1正数与负数

定义:

1、正数:大于0的数,如:+2、+10

2、负数:小于0的数,在正数前面加“-”号,如:-3、-39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题:

例1:气温有零上5℃和零下5℃;

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

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

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

练习题: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作答区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正数与负数》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希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从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知识的能力,使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由于经验的缺乏,对实际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充分,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关于正负数数学日记600字优秀 篇二

数是数学的精髓所在,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时隐时现。它们又个个都有身世之谜,一个数字就有好几个身份,自然数、质数、偶数、分数、小数……今天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数字里新大陆——负数。

在课堂上,我们首先认识了什么是负数。负数就是比“0”还小的数。然后又学习了正号和负号。正号通常用“+”来表示,负号一般用“-”来表示。

学好了知识,我就信心满满地走向生活来试验一下,看我所学的东西能不能被生活所接纳。

可是我到街上逛游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东西来配合我所学的知识。哎,英雄无用武之地呀!回家后,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心里满是愤怒,哼,这么多东西都白学了,一点也用不上。我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张报纸,天,谁知道这是猴年马月的报纸了,胡乱翻看着。没有想到,一段新闻还真给我提供了线索。

截至1月,中国人民银行利率下调0.9%,截至目前央行利率上升0.2%。

哈哈,天助我也。这不就是一对正数和负数吗?下调0.9%就可以写成-0.9%,上升0.2%就可以写成+0.2%,这对正负数找得真妙。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个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个开端,找其它的正负数也变得容易起来:我家一月收入3000元,就用+3000表示,支出3000元就用-3000表示;像银行里存1000元,就是+1000,取出300元,就是-300;工厂一月赚80万,就用+80万表示,亏损20万,就是-20万;拦河大坝水位上升两米就是+2,水位下降3米就是-3。

哈!简单的算了一下,看来正负数在生活中用处很大。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三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平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平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平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习过了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大家学习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习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说了这么多,那在我们的数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它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把它读出来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师:非常好,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不相上下。现在我们听完了天气预报,不是听完了就完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从他的天气预报中,他刚才都用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与我们的数学有关的词语?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师: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个减号。但是我们今天把它不读叫做减号,而是读作"负号".刚才回答"负号"的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读作"负号"吗?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习的,这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习,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习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师:不错,这里的举一反三倒是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正数和正号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天气预报。例如现在的温度是12度,我们怎么表示的呢?这个表示前面需要什么符号呢?刚才我们说了,零下的用减号写作数字前面,现在的零上我们该怎么写?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习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这种回答太准确了。但是正数和负数又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二、归纳总结: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三、典型例题:

例1.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温度上升℃

正负数说课稿 篇四

《正负数》教学设计的构思

芭蕉小学 张绍金

一、对教材的感悟和整合

《正负数》一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正负数,知道正负数的读写法。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根据这三条目标,北师大版新课标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生活中的正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正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正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改变原有编排,整合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个情境来初步地感知生活中的正负数,第二课时才通过海拔高度、答对答错、超市的盈亏、存折上的存取等具体情境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充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我的设想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引入,在数学史料的提示下自主创造正负数,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沟通生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中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与正负数来一次“亲密接触”,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乐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领悟,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3、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巧妙的教学情境体验和有趣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列举、记录中,学生们生动地感受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

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

设计教学活动时,选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及教材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存折存取记录单”等教学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了解正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灵活、趣味性强,同时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尝试创造性学习及合作探究。

创造性学习就是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一人负责用正负数的方法记录,引导学生在列举生活实例中创造正负数、结合数学史料感知正负数的读写法,在四人小组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能力。

3、彰显数学源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贯穿全课,应用“水果批发市场物品记录单、”“海拔高度”、“气温的测量”等场境,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之不畏惧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品质。

四、教学构思

(一)整体设计

这部分内容我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该课分为“创境激疑——互动解疑——启思导疑——实践运用——总结评价”五个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流程

1、创境激疑

首先视频播放: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和出货的场景及仓库管理员的物品情况记录单,由于记录单的记录不够清楚,从而由此疑问入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认为比较清楚的记法记录水果进出库情况,课件展示三种常见的记法,教师适时地引出正负数的数学史料,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正负数的探索与研究。 在欣赏数学史话的同时,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由此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2、互动解疑

分三步,第一步,同桌探究,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同桌为一组一人列举相反意义的量,另一人用 “+”或“-”的方法记录在探究卡上。在展示汇报时让学生参与板书,具体为:一人口述所列举的相反意义的量,一人板演,并把相对应的写在一起。由此加深对正负数也是相反意义量的认识。

第二步合作探究,认识正负数的各部分名称。结合数学史料的介绍先想一想:现在对这些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在合作中完善对正负数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沟通联系,丰富认识。这一环节是回归生活,在存折存取情况表、海拔高度等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最后一个情境借助温度计上0作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这一认识,让学生在同桌讨论中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启思导疑

教师介绍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强调负数中的负号千万不能漏写。

4、实践运用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学用延展,此环节设计了分类、判断、连线、按要求做题等题型,力求题型多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颖的用手势评判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5、总结评价

教学的尾声,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现回忆,然后让学生用正负数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成绩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收获新知的喜悦。

五、板书设计

正负数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正数

-1 +2

??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是在学生动手自主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而形成的,设计简洁明了,不但重点突出,还体现了板书的实效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素材,通过课件演示、讲解及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合作探究、沟通生活丰富认识等活动,认识和运用正负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以致用。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 )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 )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 )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 )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 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六

1. 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 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 20°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

加深理解

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请举例说出生活中带负号的数

学生:(海拔中的盆地涨价等)

教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表中各数的意义?

名称

02国债(1)

02国债(2)

02国债(3)

涨跌/元

+0.01

-0.05

—2.01

学生:(分别····)

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

三、学生归纳

明晰概念

教师:谁愿意说明正、负数的定义

学生:(正数是比零大的数,负数是比零小的数零即不是正

数也不是负数带“—”号的数为负等)

教师:(屏幕显示)像5, 2, 2.01 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大于零。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按组抢答,分别给各组打分。

四、追本溯源

情感升华

教师:谁知道负数最早来源于哪个国家?

学生:(中国)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1、 按组抢答

教师: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某人转动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做+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学生:(记做—20 记做—12圈 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2、 分组解答(利用屏幕)

教师:现在,给出问题的一部分,请完成另一部分。

①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做—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 )0.3米记做( )

②如果上升3米记做+3,那么( )6米记做-6米,不升不降记做( )

③如果+20‰表示( )20‰,那么—6‰表示减少( ).

④如果—20.50元表示( )20.50元,那么+100.57元表示盈利100.57元.

⑤如果节约20千瓦,那么( )10千/时电记做—10千瓦?

学生:(略)

3、分组说一说

教师:①零上,零下

②东,西(两个相反方向)

③运进,运出

④高,低

⑤上升,下降

⑥增加,减少

⑦节约,浪费

学生:(答案较多,或不完整,鼓励学生多答,学生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4、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我知道你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屏幕显示)

我校升旗仪式选拔队员,按规定女队员的标准为155cm,高于标准身高记为正,低度于标准身高记为负,现有参选队员共5人,量得他们的身高后,分别为—7cm、—5cm、—3cm、—1cm、6cm.若实际选拔女仪仗队员标准身高为150cm到160cm,那么上述5人中有几个人可以入选?

教师:哪一位同学来谈你的看法?学生们有补充,和持反对意见的可以用不同的手势表答,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各组打分.

学生:(略)

教师:现在请各组上来两位同学现场演示一下,各同学写出自己的身高,请一位同学挑选她们.

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回答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总结交流

效果回收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正、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些现象\明白相反意义的量,\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要学好数学.\我思考今后它是怎么样运算的等)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补充.

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正负数说课稿 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6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正负数(一),课本第74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75页“练一练”。

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是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互相抵消。教材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通过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会读写正负数,为本课的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的抵消,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

本班学生经过5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况能力,喜欢在合作中探究数学问题,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但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正负数是四年级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因而在遇到可以用正负数来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不能及时运用这一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表现欲望相对减弱。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同伴交流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及学生喜欢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去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课堂中开展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张记录单,实物——挂面、课件

教学过程: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我将以学生的成就感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提升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学习能力。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

一上课我以学生熟悉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入手,我选择这个游戏就是因为学位学生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比较感兴趣。我立足在设计这个表格上,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正确的记录方式,所以我在表格设计上力求简单,并且学生还要能够快速科学的用正负数来记录。所以我直接设计为得分,学生一看到这个词,就知道想办法用数来表示,他们可以根据经验找到用正负数来表示。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这里我设计了实例的练习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符合我们新课标理念,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第一个练习,为什么使用挂面实物,而不是味精,因为现在的食品袋上已经没有这样的记录方式了,其实这袋面是过期的,主要是想让学生观察到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我为什么在第一层次练习的时候就肯定用抵消的方法更容易计算,更加的简便与科学。主要是让差一点的学生在后面用抵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练习的机会。

第2个练习,教材75页试一试第二题,太空游戏时间表。也主要通过时事世博会来引入,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第3个练习,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如何计算温差入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个环节,总结收获,反思提升。

1.我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想借助这个问题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总结上有提升。

2.。出示史料,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历史。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对于《正负数一》这一节课的设计与想法,其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习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习(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习,而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习: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年级数学《正负数》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判定是初二教材的第二十章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本章后续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第一课时,主要探究与边有关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二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已经逐步形成,学生对新鲜的知识也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全开放自主探索平行四边行的判定定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次检验和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过程需要经过对逆命题的猜想、图形验证、逻辑证明三个过程,需要让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这种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因此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如何灵活准确的选择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写出以上性质的逆命题。、

以上逆命题是否正确呢?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正确性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出议题,引发思考: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积极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1、判定方法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判定方法二的探究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给出提示小组完成并交流。

图形验证:作一个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看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

逻辑证明:利用全等和平行线的判定证明。对学生来说不是难题。

归纳结论:让学生语言归纳,作为判定方法二。

3、类比以上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完成“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探究过程。

教师巡视,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总结:图形验证过程会出现多种方法作图:先画两条平行线再分别截取相等线段;或者利用格点图作。

(三)例题引路,尝试议练:

让学生尝试完成教材例题1,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对边BC、AD上的两点,且AF=CE,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思路分析:已知一组对边相等,要想证明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证明另一组对边相等或者是该组对边平行,由已知条件可知能证明平行。

(四)巩固练习:难点突破

1、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AB//CD,AD//BC,AB=CD,AD=BC,从这四个条件中选择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几种。

目的:考察学生对所学三方法的熟练程度。

2、例题变式:如果把条件AF=CE改为AF、CE分别是AD、BC的五分之一呢?

目的:如何根据条件正确的选择方法。

3、求证两线段分别平分的题目。

目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六、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1、由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及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探究一般数学定理的探究过程。

2、习题1、2

3、探究“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七、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突出三个特点:

1、 动:判定方法的探究主要由学生参与,让其感悟知识的发展、发生的过程。

2、 变:尽量抓住时机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 引:探究和训练中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做到引而不灌。

八、教后反思

把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交给学生,这样能把学生们的积极性,探索欲调动出来,加以老师的点拨,把本节的重点、难点个个突破,学生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二)

一。说教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

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突破难点时,我注意:

1.使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它直观、形象、好理解。

2.密切联系实际问题,注意观察生活。

四。说教学方法

(一) 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例1,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法,降低难度。其余,我都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教学法,让一个个有阶梯的问题充满课堂教学,时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规律:

1、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繁为简,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二) 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

(三)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图象,更好地教会学生“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语),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去年下半年,励才中学初一(2)班黄晶晶同学的爸爸诊断为肝癌,家中又突发一场大火,真是祸不单行,一下急需的10万元款从何而来,关键时刻,群众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结果,捐款总额比预期的还要理想。如果你是镇政府领导,你除了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之外,能不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即将发动群众献爱心进行策划呢?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以下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事出发,激起学生的爱心,为积极筹划这个活动,带着对数学的求知欲,进入例题的学习。

(二)范例设计

学习例1:

小明家离学校1500m,某天小明上学时,发现时间不多了,就加快了行车速度,①小明行车平均速度(υ)与所用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②如果所剩时间为15分钟,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按时到校?③为了安全起见,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达到90m/min,他至少要留多长时间,才能安全到校?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1中,出现了一个常量,两个变量;我们看,

平均速度(υ)随所用时间(t)的变化而怎样变化?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②、③两问实际上就是函数的特殊情形,一是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一是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从这两问,再引导学生探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④

问中,指导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多媒体展示函数图象)。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课本例1的改编,更换背景的目的是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面的例2也是在课本例2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背景,目的也是如此。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我选择教师引导法。引导学生联系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渗透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画图象前,已引导学生探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化解了教学难点。

学习例2:

小华同学的爸爸在某自来水公司上班,现该公司计划新建一个容积为4×104m3的长方体蓄水池,小华爸爸把这一问题带回来与小华一起探讨:

①蓄水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②如果蓄水池的深度设计为5m,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

③由于绿化以及辅助用地的需要,经过实地测量, 蓄水池的长和宽最多只能分别设计为100m和60m,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这是个几何体积问题的应用题,我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函数这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问题(1):这是一个几何体积问题,问题中包含有哪些量? 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问题(2):在容积不变的情形下, 蓄水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为什么?写出关系式。

问题(3): 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从而决定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又是怎样?

问题(4):能否画出函数的图象? (指导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多媒体展示函数图象。)

问题(5):题中②、③两问能否利用图象来解?如何解?

问题(6):题中②、③两问除了利用图象来解之外,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方程解或不等式解?

设计意图:对例2采用了设计问题系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旧知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了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渗透了函数的思想,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最后渗透一题多解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题后的再思考,将知识系统化。

(三)反馈练习

“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华罗庚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反比例函数知识的应用,我设计了例2的后续问题,让学生练习。使课堂教学能前后连贯。

例2中的新建蓄水池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4×104m3,某运输公司承担了该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

①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程量υ(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②运输公司共派出20辆卡车,每辆卡车每天运土石方100 m3,则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该任务?

可以通过此类题反馈本节所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及时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回到引例,前后呼应

①现在大家能否利用我们刚掌握的知识来策划发动群众献爱心呢?

②如果每人平均捐款100元,那么需要发动多少人捐献。根据实际生活水平,每人平均捐款只能达到50元,那么至少要发动多少人捐献?发动人数与每人平均捐款数成怎样的函数关系?当每人平均捐款数一定时,捐款总额与发动的人数成怎样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到课堂之初的问题中,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收获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再由教师补充归纳本节所学知识内容。

(1) 通过本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 初步学会了数学建模的方法。

(3) 树立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六)作业布置

根据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的作业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选做题是一道自编题,我的目的是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复习了旧知,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愉悦。

(4)必做题: ①看课本例1、例2.

②做课本习题9.3

(5)选做题:

4月6日,姜堰溱湖湿地公园游人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蜂拥而至,“小数学”利用早上上学前的时间,来到公园门口,他发现……请你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编两题,要求分别能利用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数学思想 引例 ×× 例1 ×× 例2 ××

及本节新知 ×× ×× ××

×× ×× ××

收获

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我的教学内容,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永远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说课对我来说是新事物,今后我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各位!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三)

一。说教材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这一节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课程要面向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使学生明确函数、方程、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着建模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思想也为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说目标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使学生掌握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能模仿“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自己提出或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引例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作业中通过编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的情感。

②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③引例中让学生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献爱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一类实际问题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这是因为:

1.反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模型,它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通过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到的结论。它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规律,蕴含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突破难点时,我注意:

1.使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它直观、形象、好理解。

2.密切联系实际问题,注意观察生活。

四。说教学方法

(一) 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例1,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法,降低难度。其余,我都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教学法,让一个个有阶梯的问题充满课堂教学,时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下教育规律:

1、遵循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体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由易到难,化繁为简,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二) 学法分析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

(三)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图象,更好地教会学生“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P.R.Halmos语),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去年下半年,励才中学初一(2)班黄晶晶同学的爸爸诊断为肝癌,家中又突发一场大火,真是祸不单行,一下急需的10万元款从何而来,关键时刻,群众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结果,捐款总额比预期的还要理想。如果你是镇政府领导,你除了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之外,能不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即将发动群众献爱心进行策划呢?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以下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事出发,激起学生的爱心,为积极筹划这个活动,带着对数学的求知欲,进入例题的学习。

(二)范例设计

学习例1:

小明家离学校1500m,某天小明上学时,发现时间不多了,就加快了行车速度,①小明行车平均速度(υ)与所用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②如果所剩时间为15分钟,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按时到校?③为了安全起见,小明的平均速度最快达到90m/min,他至少要留多长时间,才能安全到校?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例1中,出现了一个常量,两个变量;我们看,

平均速度(υ)随所用时间(t)的变化而怎样变化?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若是可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②、③两问实际上就是函数的特殊情形,一是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一是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从这两问,再引导学生探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④

问中,指导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多媒体展示函数图象)。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课本例1的改编,更换背景的目的是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面的例2也是在课本例2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背景,目的也是如此。

初中关于正负数数学日记3000字优秀 篇十

四年级数学《正负数》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6―87。

教材分析:《正负数》是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在前面认识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负数表示事物的范围。

以往,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课标》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教材运用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通过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去感知和研究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感受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并在自然数扩充到整数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完善对0的认识,拓展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和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及表示方法,并形象而生动地感受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积累了认识正、负数的直观经验。本节课学习《正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为轻松有趣,但理解0的内涵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初步懂得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会用正负数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学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2、结合情境,了解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认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通过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深厚兴趣和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记录单、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路,揭示新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

2、随机揭示课题――正负数。(板书)

【设计意图:以“温度”为话题,展开师生谈话,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并自然导入本节课课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启发诱导,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关于正数和负数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教师随机概括为两点:

①人们为什么喜欢用正负数?②怎样使用?(板书)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问题的解决,更注重问题的提出。因此,在抛出“关于正数和负数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老师适时概括为两个方面,作为本节课新知要探究的问题。】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一)人们为什么喜欢用正负数?

1、正面回答此问题。

2、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数据信息。

(1)教师讲解记录要求。

(2)学生记录。

(3)反馈学生记录情况。学生可能有的方法:a)文字表达;b)用正负数表示;c)……

(4)比较几种记录方式。

3、师生小结:用正、负数表示上车几人,下车几人。既准确,又简洁,使人一眼就明白所表示的意义。所以人们喜欢用正负数。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乘公交上下车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其中的数据信息,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记录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展示学生的几种记录方式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有的麻烦,有的让人看不明白,体会用“+” 、“-”(正负数)表示准确简洁,交流后自然产生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4、帮助学生了解正负数产生的历史――课本第87页“你知道吗?”

先播放,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完介绍后的想法,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意图:以音视频形式呈现“你知道吗?” 。既了解了正负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沟通了自己的方法与古人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二)正负数怎样使用?

1、正负数的意义。

(1)再现记录单上的数据,初步感知正数、负数表示意思相反。(板书+8、-6)

(2)结合实例,感知正数、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数量。

①知识抢答竞赛:答对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扣10分,记作( )。

②乘坐电梯:王叔叔上五楼开会,按哪个键?“-1”表示( )。

③超市经营情况:说一说16900元、-127元、15200元各表示什么意思。

④银行存折:取出200元,存折上有怎样的变化?54.66表示( )。

(3)揭示正负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正负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在“知识抢答竞赛”、“乘坐电梯”等等生活实例中,让学生观察比较,在不同中看到相同,在变化中看到不变,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从而顺理成章地揭示正负数的意义。】

2、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自主尝试――读出下面的数

-100 +6.8 -1.5 36

重点讨论正数的省略写法。

【设计意图:学以至此,对于正负数的读写,比较容易。让学生自主尝试,重点讨论正负数的写法,关键知道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而负数的负号不能省略。】

3、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1)借助温度计,初步感知正、负数和0的关系。

①生试拨零上5℃和零下5℃,引出0℃的作用(板书0)。

②揭示刻度,再拨零上5℃和零下5℃,体会拨温度时要以0℃为分界点。

③结合演示,引发学生观察,得出: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2)利用数轴认识正负数,进一步体会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①将温度计抽象成数轴

②演示小青蛙向右和向左跳动,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

③学生联想,感受正数、负数个数无限。

(3)重点讨论对“0” 的认识。

①让学生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②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先让学生直观操作来“拨温度”,引出“0”很重要,再过渡到上的温度计,并将上的“温度计”转换为“数轴”,从数轴到“小青蛙跳”,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扩展了“0”的内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0”的内涵的理解。】

(三)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本,从中发现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解答学生的疑惑,完善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三、巩固提升,内化新知

()以生活中的方向、收支等为话题,随机点击进入,利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点击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对正负数意义及0的内涵的理解,让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课末总结,拓展新知

1、师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课外作业:写一篇题为“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数学小日记。

【设计意图:正负数是概念课教学,全课总结时,采用学生自主汇报方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板书:

正 负 数

为什么喜欢用? 负数 0 正数 怎样使用?

下车6人 -6 上车8人 +8

答错扣10分 -10 答对得10分 +10

地下1层 -1 地上5层 5

亏损127元 -127 赢利 15200元 15200

取出 200元 -200 存入54.66 元 54.66

…… ……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篇十一

今天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知识前面的李娜老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

1、以前认识的数

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

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4、下面就是单元教材分析和课时教材分析以及在分析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京版教材这部分内容呈现的顺序及方式是:利用主题图引入负数、利用温度统计图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温度计上不同刻度的位置顺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利用海拔知识的介绍进一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关系的量,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负数的发展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体会负数的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则是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转化,来认识新知识,使知识网络得以完善。

三、通过研读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体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负数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课标》对数感的阐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一些有效的环节,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赢利10000元,用+10000元表示;那么亏损10000元用()元表示。

(2)如果向东走10.5米,用+10.5米表示;那么向西走10.5米用()米表示。

(3)球队胜利4场,用+4场表示;那么失败3场用()场表示。

(4)零上15度用+15度表示;那么零下15度用()度表示。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对比,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负数和正数是相反的量,负数可能比正数小。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对对子》。小游戏,作用未必小。它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信息感悟。我特别提供了一组信息,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意义相反的词。这样的设计让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凸显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这种事件转化为词组,使之表达更加简洁。接着启发学生设计新的记录方法,并展示出来,这些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预设会有部分学生用正负号的方式记录。

请一位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表扬这位学生——“你用到的符号跟数学家现在用的一摸一样。”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时,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了正、负数,会读写正负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而“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难点之一。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生常见的温度计,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上刻度的之后,设计如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指名学生读出温度计上指示的温度,然后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温度下降,学生回应“越来越冷”的感觉。通过温度计上不同温度水银柱的高低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比负数所表示的温度高。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既深入体会温度计表示温度的特点,同时暗伏了负数大小比较的后继知识。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4、体现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

本节课我是将“认识负数”与“负数的意义”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的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因此我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认识数轴另本课另一难点,我用课件巧妙的演示温度计顺时针转90后把它与直尺建立起联系,又把直尺进一步延伸得到了一把数轴尺,然后让学生齐读数轴上的正。负数。利用小人左右运动使学生感悟到数轴越往右边数越大,反之越往左边数就越小,而“0”是它们的分界点。在读数、观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区分了正、负数,渗透了“无限”的思想,也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集合圈、数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网络得到了扩展。

5、体现数学知识中渗透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一课内容属于“概念教学”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正负数的概念不便下定义,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孩子眼中的正负数。这一内容不仅是对本课所学负数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正负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很深。

四、结束语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优质说课稿 篇十二

教学目标:

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前奏

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平正。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部分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平正。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则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事。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平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习过了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大家学习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我们是来学习知识的,人家都说是越学越聪明,你别越学越傻,那就不行了。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正数和负数,即两个互为相反的数。正数,英语里面用了positive这个单词来表示"正","positive"这个单词含有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义。负数,同样英语也用了一个与positive意义相反的单词"negative",它含有负面的、消极的等的意思在里面。

刚才说了这么多,那在我们的数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它是怎么表示的呢?我们该怎样用数学语言把它读出来呢?

大家看书上给我们举了我们常见的例子,天气预报。这里有一幅天气预报的画面,有哪位同学来模仿天气预报员的口气,给我们大家播报一下这幅画面的天气情况。

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向大家播报了天气情况。

师:非常好,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不相上下。现在我们听完了天气预报,不是听完了就完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从他的天气预报中,他刚才都用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与我们的数学有关的词语?

生:有,零下。

师:那他为什么要读着零下呢?

生:因为温度很低,比零度还要低。

师:这幅画面上的零下都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每个数字前面都有一个减号(部分同学回答负号)。

师: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个减号。但是我们今天把它不读叫做减号,而是读作"负号"、刚才回答"负号"的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讲一下为什么读作"负号"吗?

生:沉默(不知如何准确回答)。

师:没关系。能够回答负号的同学说明我们课前是很用功的,做过预习的,这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学会课前预习,这样他在课堂上能够准确说出负号,现在只需要理解为什么叫负号就可以了,这样他在学习的时候就比其他的同学要容易得多。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好处的。(老师上课是需要不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方法。)

生(小声说话,或者说是嘀咕):你前面不是说了正数和正号,这里和正号相反的不就是负号了嘛。

师:不错,这里的举一反三倒是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正数和正号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来看天气预报。例如现在的温度是12度,我们怎么表示的呢?这个表示前面需要什么符号呢?刚才我们说了,零下的用减号写作数字前面,现在的零上我们该怎么写?

生:用与减号相反的符号"+"表示。

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知道了表示方法,但是我们该怎么读呢?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或者说是会书写了。但是我们要说给别人听该怎么说呢?也就是该怎么读它呢?(正号!)正确。这两个符号在我们数学的术语里面又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就是"+"在这里读着"正号","—"在这里读着"负号"、这个读法是数学里面规定的,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习惯读法。这里的+5,+6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加上5,加上6,加是一个运算过程,而正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和数字组合在一起作为是整体的,是一个整体的数字,是不含运算的。同理,这里的—5,—6它也不是减去5,、减去6,而是一个—5、—6的数字。为了和我们的加号和减号相区分,所以我们就给了它另外一种读法。

我们知道了读法,但是是不是非得都这样读呢?负号需要这样,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的去读和写,但是正号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天气预报时,我们只看到了10°C,而没有看到过+10°C吧?同样,我们也只听到了10°C,没有听到过零上10度嘛?有听到过的吗?有哪位同学曾经听到过说零上10度或看到过+10°C的?(均回答没有)所以说,正号我们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省略不写,读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刻意去读出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正号和负号,但是什么又是正数和负数呢?

生: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师:这种回答太准确了。但是正数和负数又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我们在一个数的前面随便加上一个正号或者是负号,这个数就是正数或者负数了?

师:对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它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这里,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还是来看看这天气情况。表示正数的零上的温度是不是都比零大呢?反之,比零小的零下的温度是不是都是用负数表示的呢?这下我们可以先简单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性质了。

(生说,师板书):比零大的数是正数,比零小的数是负数。

师:那零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看到零上和零下就是从字面意义来讲,也是上下是互为相反的意义,而零始终没有变吧?对了。(生说,师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我们先看看我们这些正数和负数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整数,正数我们称为正整数,负数我们成为负整数呢?那0呢?还是整数。今天我们要给整数下一个定义,(板书)。正整数、负整数与0统称整数。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比零大的数还有哪些?分数是吗?例如:昨天的温度是6°C,说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1/3,表示今天的温度比昨天高了2°C;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温度比昨天低了1/3,表示比昨天低了2°C、这里的高低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吗?当然可以的。所以说我们的正数和负数还包括了正分数和负分数。看书,书上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家可以看一下,它说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正数,类似这样的一些数是负数。

师:从前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正数和负数比较是用来表示比0大或者是0小的量的数,同时还可以表示两个意义相反的量的数。例如:防汛部门每年都要做水文测量,水位上涨了,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了,就用负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大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大家先看看书上这几个例子,然后自己再举一些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例子,看看哪些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学生看了书上的例子后,纷纷举出生活中接触的例子)一个同学说:"我在家帮我爸爸打印文章,挣了50元,用正数表示,记为+50元或50元;去吃肯德基花了40元记为—50元。"

师:非常好。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

然后重复正数、负数、零以及整数的概念。太好了。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名词——有理数。大家总结一下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生说,老师板书)。

二、归纳总结: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3、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就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有理数分类

(1)按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分类:

(2)按整数和分数的关系分类:

上一篇:中秋送礼的最佳词语 中秋节给父母送礼物祝福贺词优秀9篇 中秋送给父母什么礼物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演讲稿推荐
  • 研修随笔 研修感言随笔心得13篇 研
  • 观《上学路上》有感 如何写上学路
  • 宣讲会 艾滋病宣讲会新闻稿最新8篇
  • 表彰大会新闻稿 表彰大会新闻稿通
  •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优秀15篇
  • 2023年八一建军节退伍军人座谈会领导致辞通用12篇 八一建军节退伍军人座谈会发言
  • 关于部队安全大讨论发言精选6篇 部队安全问题讨论发言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00字(《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300字左右)
  •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最新10篇
  • 务虚会发言材料优秀15篇 务虚会议发言材料(精选多篇)
  • 猜你喜欢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