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危机公关策划【最新4篇】(危机公关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当然要定好新的目标,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策划书吧。那么你知道策划书如何写吗?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危机公关策划》,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危机公关策划范文 篇一

【关键词】风险关联;行业分类标准;CoVaR;产业结构调整

一、引言

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境外投资风险加大,欧美国家大量撤销在我国的投资计划,我国金融机构遭受巨额损失;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产品需求下降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受到重创,而国际能源价格的下跌导致我国采掘业投资明显下滑。危机中,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1],以及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等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制造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业的扶持,明确了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金融保险业继续深入市场化等方向。

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研究行业间关联的文献主要采取投入产出分析[4]~[6]。通过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实物型和价值型)来对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赖关系。但是,投入产出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投入产出分析要求的数据量较大;其次,难以考察“风险”,即尾部波动的关联。本文从行业风险关联的角度,利用艾德里安和布伦纳迈尔(Adrian and Brunnermeier)[7]提出的CoVaR方法,结合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一系列宏观状态变量,分析次贷危机前后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关联的变化。

CoVaR实质上是一个条件VaR。利用其度量行业间风险关联的基本思想是:测算当某一行业处于其风险值VaR时,其他各行业的条件风险值,即CoVaR,通过比较CoVaR值的大小,分析行业间的风险关联程度。这一思想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应用,比如,阿尔弗雷德和汤姆(Alfred and Tom)[8]采用CoVaR方法,利用亚洲13个国家的信用价差分析亚洲各国的风险关联程度。芝诺和罗兰德(Zero and Roland)[9]等人利用CoVaR思想分析金融机构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刘晓星,谢福座[10]将CoVaR与Copula函数相结合,实证研究了美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等。

由于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索与这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相关联的结构性变化。我们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本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结论。一方面,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已带来一定效果,主要体现为:(1)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影响减弱;(2)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上市公司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的影响减小;(3)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风险关联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危机后有所提高:(4)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风险关联程度在危机后明显加强;(5)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采掘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比危机前变大;(6)与危机前相比,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受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程度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仅仅是上市公司,而各行业上市公司并不能完全代表该行业。第二,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对上市公司进行划分,各行业上市公司存在混业经营现象。因此,利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分析行业间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关联依赖行业划分标准。尽管存在以上不足,但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利用各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及一系列宏观状态变量,度量各行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程度,对于考察次贷危机前后政府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政策对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有一定指导意义。

接下来,本文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实证考察了危机前后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关联。第二部分,研究方法,详细介绍CoVaR方法及其动态扩展。第三部分,数据说明,对样本和数据集进行统计说明,并详细介绍了本文的行业划分标准。第四部分,VaR实证分析,从行业本身出发,分别估计各时间段单个行业上市公司处于风险条件下的资产市值,考察行业本身的恢复情况。第五部分,CoVaR实证分析,基于第四部分的分析,重点考察与制造业、房地产业及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相关联的重要结构性变化。第六部分,结论。

三、数据说明

(一)样本选取

本文的样本集S由上证A股523家上市公司构成,样本考察期为2002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29日,共508周,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另外,由于剔除掉2001年以后上市的331家公司占样本的比重较大,为了验证样本集S的稳定性,本文设定了由上证A股736家上市公司构成的验证样本集S0。S0是在888家非ST公司的基础上,剔除2006年以后上市的131家公司以及数据缺失较为严重的21家上市公司得到的样本集。

(二)行业划分

本文主要研究各行业上市公司间的风险关联程度,因此,需要对样本集的上市公司按行业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3],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会影响实证研究结果。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14]对样本集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分类原则是: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分类方法是:1)当公司某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2)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

(三)指标选取

2.状态变量。为了估计实变的和,本文引入以下六个状态变量,这些状态变量能较好地刻画宏观经济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分别是:

(1)股票的市场波动率指数:用股票指数收益的标准差度量,根据上证A指日收盘价计算股票市场的周平均波动率;

(2)短期流动价差:3个月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率与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用来度量短期的流动性风险;

(3)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变化:用来度量利率风险;

(4)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表明投资者对政府长短期投资的预期差异;

(5)信用价差:到期日相同的AA级债券的收益率与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用来度量违约风险;

(6)股票市场周回报率:根据上证A指日收盘价计算。

四、VaR实证分析

(一)阶段划分

基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将本文的样本考察期(2002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29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1月4日至2006年12月29日,这阶段我国经济处于相对平稳时期;第二个阶段,2007年1月5日至2008年12月26日,金融危机爆发时期;2009年1月9日至2012年6月29日,对于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1]-[3],如: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2008年11月)、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4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等,考虑到宏观政策实施效果的滞后性,及近期相关政策的细化深入,为了更加明确这些政策对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将该样本区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2009年1月9日至2010年12月31日;第四个阶段,2011年1月7日至2012年6月29日。

(二)各阶段VaR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图1显示,从各行业上市公司单独的资产市值增长率VaR来看,各行业资产市值增长率整体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在我国政府一系列救市计划及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促进下,危机前后各行业上市公司间风险的关联和传导路径应发生改变。实证考察这一关联的改变,有助于我们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效应,指出其对各行业上市公司间风险关联的改善以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合理化我国产业经济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接下来,我们利用CoVaR来刻画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定量分析行业间上市公司风险传染的水平与路径。由于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接下来将重点探索与这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相关联的结构性变化。我们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五、CoVaR实证分析

我们分两步来考察不同时期各行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

第二步,我们采取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CoVaR动态扩展,来进一步佐证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对各行业上市公司关联产生的持续性影响。

(一)采用CoVaR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我们看到,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有密切关联的行业在危机前后有显著变化:在危机前和危机中,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有显著的相互影响,而危机后这一影响显著性降低;在危机前和危机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关联不显著,而在危机后两个阶段,其与房地产相互影响作用明显加强。

第一,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排名依照阶段变化迅猛上升,这表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程度在危机后明显加强。与这一变化相符的是,危机后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增长和通货膨胀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税负过重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制造业上市公司大量析出资金,并部分转投楼市。

第二,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排名按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在危机前和危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其有显著影响,而在危机后两个阶段,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关联显著降低。与这一变化相符的是,我国制造业在受危机重创后尚处于转型升级的初期,而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与非制造行业,如信息技术和批发零售等行业上市公司产生了显著关联,相应的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弱。

第三,采掘业与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在危机时受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较大,而危机后其受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恢复到与危机前相近的水平。

(二)采用CoVaR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对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类似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步骤。结果显示,在危机的四个不同阶段,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分别是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能对其产生重大风险的分别是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制造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

可以看到,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有密切关联的行业在危机前后有显著变化:在危机前和危机中,社会服务业与信息技术业都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有显著关联,而危机后这些关联逐步减弱。与上一节相互验证的是,我们这里又看到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危机后期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相互影响显著。

第一,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的排名依照阶段变化迅猛下降,这表明其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程度在危机后明显减弱。与这一变化相符的是,危机前,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的部分投机性游资投向房地产业。危机后,一方面,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面临新的投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抑制房地产业的投机投资性需求,使得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大部分游资撤出。这两方面因素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对农林牧渔业影响减弱。

第二,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排名按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危机前其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比较显著,而在危机后,金融保险业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关联明显减弱。结果表明,政府的一系列救市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如:增加安排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四万亿元投资规模等。

第三,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危机之前和危机发生时受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影响较大,危机后其受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显著减弱,而近来两个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风险关联程度又逐步加强。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三)采用CoVaR对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这一部分,展示了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有密切关联的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相互影响情况。结果显示,在危机的四个不同阶段,对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采掘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而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能对其产生重大风险的分别是房地产业、采掘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

我们看到,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有密切关联的行业在不同阶段也有显著变化:在危机前和危机中,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与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业及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有显著关联,而危机后采掘业上市公司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关联显著提高。

第一,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影响的排名在最后阶段下降迅速,这进一步表明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的积极作用在近期得以显现。2010年,对于房地产业,国务院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如何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等问题作了详细部署。

第二,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的影响在依阶段显著下降。这说明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行业受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的影响逐步变小。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底,中央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计划重点投向有7个方面,包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这些投资方向,突出了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采掘业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各阶段的风险关联度都较大并随阶段变化逐步增强。与这一变化相符的是,采掘业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占有显著地位,无论在危机前后,其都吸引着金融市场的大量投资。

第四,传播文化业上市公司在危机时期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影响的排名迅速上升。与危机前相比,危机后其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的影响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金融保险行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在各个阶段对其他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业等基建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依阶段下降;另一方面,对采掘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危机后有所增强。这说明,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受政府调控政策影响显著。

六、结论

本文率先采用CoVaR方法考察了次贷危机前后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关联与传导路径。我们的分析揭示了以下两方面结论。

一方面,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已带来一定效果,这主要体现为:(1)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投机投资的抑制以及对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的扶持政策,使得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影响减弱;(2)对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及救市计划的实施,使得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行业上市公司受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的影响减小;(3)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风险关联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危机后有所提高:(4)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风险关联程度在危机后明显加强;(5)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市场风险对采掘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比危机前变大;(6)与危机前相比,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受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关联程度加强。

参考文献

[1]康宁。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4万亿资金力撬国内需求[EB/OL].,2012-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933003)“我国金融安全综合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

汪欢(1988-),女,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理学硕士研究生。

王晓霞(1988-),女,河南新乡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危机公关策划范文 篇二

关键词:危机管理预防准备确认控制解决总结

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内部员工与股东间利益的调整行为。由于各种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当这些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时,就演变成了企业危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危机管理也是这样,它的过程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危机的预防、为危机管理做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危机的总结。

1、危机的预防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而不在于处理危机。出色的危机预防管理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从而自如应付危机。

要预防危机,第一,要将所有可能的突发危机事件一一列举出来,考虑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且估计预防所需的花费。这样做可能很费事,但却很必要。因为企业内的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忽都可能将整个企业拖入危机。

第二,谨慎和保密对于防范某些组织危机至关重要,比如由于在敏感的谈判中泄密而引起的危机。1993年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与通用电气宇航公司(generalelectricaerospace)通过多轮磋商终于达成了30亿美元的收购案,这一秘密消息在高度紧张的日子中被封锁了27天,结果却在预定宣布前两小时泄露给了媒体,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想保守秘密,就必须尽量使接触到它的人减到最少,在谈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加入一些不确定因素(专家们称之为“噪音”),这会使窃密者真假难辨。即使做了这些,也应当有所防备,因为任何秘密都可能会泄露。

第三,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以前,人们总是在危机发生时建立一个危机管理小组来协调和控制危机及其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小组是临时组建的,不具备行使一些特定任务所必备的各种技能,同时用来挑选小组成员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第二部分是决策系统,第三部分是运作系统。

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对外工作,由信息整合部、信息对外交流部和咨询管理部组成。信息整合部对外派出信息侦察兵来收集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估鉴定;信息对外交流部负责应付公众媒体、利益团体和危机之外的人,咨询管理部主要负责分析危机的影响和危机管理造成大众及相关利益集团对企业组织的看法,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把一些重要信息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

决策系统由危机管理者统帅,负责处理危机的全面工作,他必须有足够的权威进行决策,一般由首席危机管理者,如公司的经营决策层担任,也可由中级或基层管理者担任,但是这时必须由高级决策层授予其较大的权限。

运作系统由部门联络部和实战部组成,其中部门联络部负责联络公司内部受危机影响的部门与不受影响的部门,是正常经营地区与受危机影响地区的联系纽带,而实战部则负责将危机管理者的策略计划翻译成实战的反应策略和计划,并通过专业知识来实施这些计划。这种危机管理框架结构,不管应付何种类型、规模与性质的危机,都清楚地限定了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和目标。将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和提供给外部团体的信息分开,减少了误解和对抗,降低了对企业信誉所造成的影响。

第四,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就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捕捉警讯,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

2、为危机处管理做准备

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为危机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比如行动计划、通讯计划、建立重要关系等。应急方案要按最坏的情况设计,不能留下盲点。例如,美国在1991年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家危机公司为美国政府模拟了128种可能出现的危机,并逐一分析其发生的或然率,并制定了相应的危机预案,对发生几率高的状况更是格外重视。虽然其中有许多都没有发生,但可以想像,一旦发生,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将会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在为危机做准备时,还要考虑到第二层的问题。例如,在1992年安德鲁飓风过后,电话公司管理者们发现,他们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短缺的不是电线杆、电线或开关,而是日间托儿中心。因为,在这场灾难中,许多电话公司的野外工作人员都有孩子,需要日间托儿服务。当飓风将托儿中心摧毁之后,必须有人在家照看孩子,这就导致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工作人员反而减少了。最后公司招募了一些退休人员开办临时托儿中心,从而将父母们解脱出来,投入到电话网络的恢复工作中去。

3、危机的确认

这个部分的任务是确认预想的危机是否是真的危机。有时候,管理者为他们假想的危机忙碌很长时间后才发现,真正的危机在别的地方,而不是他们正在忙碌的。

以发生在1994年年底的英特尔公司奔腾芯片的事件为例,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英特尔将公共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技术问题来处理了。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简直是毁灭性的,不久之后,英特尔在其收益中损失了4.75亿美元。更可笑的是,当公司愿意更换芯片时,很少有用户肯接受。估计仅有大约1%到3%的个人用户更换了芯片。可见,人们并不真的要更换芯片,他们只要知道他们有权利换就行了。

这个部分的危机管理通常是最富有挑战性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寻找危机发生的信息时,管理人员最好听听公司中各种人的看法,并与自己的看法相互印证。

4、危机的控制

企业亲临危机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控制:

(1)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如果初期反应滞后,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当然不能照本宣科,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应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想取得长远利益,企业从危机爆发到危机化解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利益,拿出实际行动表明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弥补损失,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危机发生后,应尽快调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媒体,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诚心诚意才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通过召开新闻会,使用互联网、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危机发生的具体情况,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应对措施等内容,信息应具体、准确: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表达歉意、表明立场。

例如,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交通部紧急指示联邦航空局命令所有在空中的飞机降落,避免民航飞机继续被当作武器。另一种途径是加强媒体管理,在防止谣言流传的同时,把准确和权威的信息传递给危机的冲击者。事实上人们感兴趣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管理层对事情的态度如何。

(4)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如危机中止策略、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排除策略。

隔离策略,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连锁效应,一种危机爆发常常引发另一危机,为此,企业在发生危机时,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

中止策略就是要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门等。

消除策略。需要企业根据既定的危机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并随时接受媒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5、危机的解决

在这个部分,速度是关键。危机不等人。2001年,连锁超市雄狮食品(foodlion)突然间受到公众瞩目,原因是美国某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指控它出售变质肉制品。结果公司股价暴跌。但是,雄狮食品公司迅速采取危机处理行动,他们邀请公众参观店堂,在肉制品制作区竖起玻璃墙供公众监督,改善照明条件,给工人换新制服,增加员工的培训,并大幅打折,通过这些措施把客户重新吸引回来,而且还吸引了很多新的客户。最终,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它的检测结果是“优秀”。此后,销售额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这一案例相似的是,当有消费者投诉百事可乐的软饮料罐中发现了注射器时,公司采取了类似的策略,迅速向公众演示,用事实证明这些异物只可能是由购买者放进去的,结果,公众的喧闹很快便平息了。

6、危机的总结

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

(1)调查分析。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系统的调查分析。

(2)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修正。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修正措施,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并以此教育员工,警示同行。

危机公关策划范文 篇三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预警机制 救治机制 恢复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危机事件的发生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因素,完全避免不可能,因此危机管理本身具有战略性。如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我认为应该从预警、救治、恢复等综合治理的高度,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我就如何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谈谈自己的观点。

1.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任何危机都是由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构成的,必然因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认知性,属于危机可规避范围,偶然因素则存在不确定性或者不可认知性,属于危机不可规避范围。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前提是完全掌控必然因素,合理预警偶然因素,这就对当今政府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样,如果做好危机预警工作,整个危机管理机制将成功大半。预警离不开各行各业专家队伍,因此预警机制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做好危机管理的预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危机意识要求管理者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和平、发展的时期,抱着遭遇和应付危机状态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的和极度困难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准备,预期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无法积极回应,而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强化危机意识。首先,我国的各级政府要从关系党和国家进一步生存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危机处理的重大意义,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要从各种危机中汲取教训,从党和国家的兴衰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源头和制度上建立健全防范、制约和监督机制。其次,对公众而言,要改变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增强居安思危的预警意识,普及危机知识,让公众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提高危机意识。

1.2进行危机监测。

任何危机事件都有前兆,这就需要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设立专门机构对危机事件的前兆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伏的危机,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同时,根据监测情况,结合灾害发生的历史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对灾害爆发的可能性、强度、范围做出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告知社会公众,使其及时做好防范准备。一般来说,经济长期困难、政治动荡不休、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矛盾激化均是重大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条件。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一般利用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如果按照这两个标准,通过社会调查,发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就有必要警示决策机构采取相应措施来防范危机发生。

1.3编制应急预案,制订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

居安思危就是不能等到危机发生后才开始被动地反应,而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各种防范和准备。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就是由政府事先制定的在危机发生时进行危机控制和处理的组织指挥、行动方案、物质准备、通讯演练等方面的计划,由于它是以危机的发生来设想的,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应该包括:分析可能发生的危机状态;制定预防措施和危机时应采取的战略策略;确定可能受危机影响的公众和机构。制订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时要注意,“危机计划应该是行动的真正灵活的指导原则”,“并不是单独描述行动或程序的死板教条”。所以,首先,在制订危机计划时,应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以避免计划的不完全性。其次,要将计划的原则性和执行计划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为高度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的变化是危机情境的特征,所以计划应考虑到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最后,计划制订者要让计划执行者了解并理解计划,使计划在危机发生时真正成为危机管理的有效手段。

2.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救治机制

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因此危机一旦发生,就要求政府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迅速展开工作,力争将危机损失降至最低。

2.1进行危机决策。

要对付危机,“政府中枢决策系统就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在危机状态下,决策者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要么亢奋,要么保守。同时还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其风险性使得决策参与者的意见难以达成妥协和统一,有时还会出现巨大的分歧。因此,政府必须根据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迅速做出权威的决策,并强制性地执行。第一,这种决策需要一个最高的机构来进行,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按照最高机构的决策做出自己本单位、本部门的子决策,并严格执行。第二,这种决策是一种不同于程序化决策的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决策者迅速决断。当危机出现时,决策者应该在危机信息调查和准确的危机预测基础上迅速做出决策、稳定秩序,如果决策者优柔寡断、犹豫不定、过度分析,就会失去解决危机的宝贵时机,可能使危机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事实上,人们关心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决策者对于事件的态度。

2.2实施危机隔离。

由于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演变迅速,因此必须对危机进行隔离,这样就可以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避免造成更大的公众心理伤害。世界各国都从“损失小利益,保护更大利益”的原则出发,对宪法中所确定的基本人权做出一定范围的限制,以达到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的目的。实施危机隔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危机隔离必须建立在正确信息的基础上。确立危机隔离的前提,是尽可能地收集各方面的危机信息,只有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实施隔离和决定隔离的层次。第二,危机隔离必须树立“生命第一”的原则。在危机中我们要始终把危机事件对人的影响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第三,在危机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以保证政府其他部门正常运行。针对某类危机事件,不应该影响政府整体的正常运行,除非危机发展致使整个政府陷于无序、瘫痪和严重混乱状态。

3.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恢复机制

实现对危机事件发展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危机事件处理过程的结束,还必须进行一些善后处理。亡羊补牢,在这个阶段政府应认真思考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重塑政府形象。如果处理不当,危机恢复期可能成为新危机的发生期。

3.1恢复社会秩序。

危机造成组织或社会整体或某一局部的失衡和混乱,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失去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生活在高度的不稳定中。因此,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后期要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第一,开展生产自救。如政府可以通过对受灾企业减免税收,弥补其危机损失,以帮助其迅速恢复生产。第二,建立和健全灾害心理援助制度。对社会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人们对危机的体验会诱发一种复合性负情绪―――焦虑。所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社会公众进行心理辅导十分必要。

3.2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援助是在传统社会保障之外,提供事前承诺与事后援助的一种新型制度性财政安排,它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克服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恐慌。所以,我们有必要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援助机制,承诺对国民和境内的外国人在特定突发事件中受到的生命和财产伤害进行国家援助。

3.3调查危机根源。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社会诱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是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社会制度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建立突发事件调查制度,由突发事件调查组从多方面、多角度探寻危机的根源,这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调查组在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应急措施、事故性质和责任的基础上写出危机事件报告和措施建议,并尽快公之于众。这样可以让民众了解危机真相,暂时安抚心理情绪,保证社会稳定,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消除危机做准备。另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技术、管理、组织以及运行程序上加以改进,避免以后类似危机事件的发生。

公共危机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它直接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要正视公共危机存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救治、恢复机制,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时事出版社。2003.

[2]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

[3]普劳斯。决策与判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危机公关策划范文 篇四

一、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危机决策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危机事件的特殊性质,危机管理不同于常态下的行政管理,它要求特殊的组织、机制体制和思想观念予以保障。然而,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法律体系和社会认同程度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法律框架脆弱。我国尚未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这使得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协同能力较差。

综合协调机构缺乏。我国在国家层面的实际运作上,至今仍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未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一旦重大危机爆发,或是多种危机事件并发,可能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

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尽管我国具有传统的应对危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保障,但我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基层单位、各种营利性组织以及民众个人都往往缺乏敏感的危机意识和良好的应对技能。这种情况的存在往往导致在危机发生后无法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抗击危机。

社会应对能力薄弱。我国对公民危机意识和实际应对能力的训练匮乏,特别是危机状态下的心理防范、法律救助和心理援助,存在脆弱性和能力欠缺的一面。一旦发生危机,社会动员机制和社会应急网络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灾难程度常常急剧加重。

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亟待整合。人防、卫生、公安、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重复建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信息资源还没有整合起来。

专家咨询队伍薄弱。我国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政府决策,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专家参与政府决策取决于政府决策机关及其领导的意愿,带有明显的随意性。

其次,在公共危机频发的情势下,危机决策的水平,将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标准。而我国新时期危机的特点使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制下的危机决策能力不足的问题凸现。

基层决策能力不足。在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的重心过于上移,而大部分的突发事件都发生在基层,基层政府往往缺乏有效应对的能力和资源,从而使得事态扩大变成全局性事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很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各级政府决策者在进行危机决策过程中存在指导思想上的误区。(1)认为危机是非常态的负面事件,对于危机的处理往往只是权宜之计;(2)认为公布事件真相会造成社会恐慌;(3)认为应对危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4)认为应对危机只是政府的事,上述误区导致危机决策缺乏正确的指导方向。

由决策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和监督系统等子系统所组成的各级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正常的决策支持功能。

我国政府决策运行机制的弊端直接影响危机决策的质量。我国的决策运行体制,长期受到高度集权传统的影响,处于低效和高失误的状态。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的运行程序缺乏刚性化的制度规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政府决策方法单一和陈旧,危机决策缺乏科学方法论指导。

二、关于公共危机应对体系的建议

完善危机决策体制,转变危机决策者观念,全方位构筑危机决策系统及其组织架构,应着力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危机应对体系,以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加强理论研究

首先,加强对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和风险研究,要注意到引发危机的各种诱因是客观存在的。一是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公共危机产生的基础性诱因。二是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公共危机产生的体制性诱因。三是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是发生公共危机事件的政治诱因。四是经济体制转轨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冲突,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经济诱因。五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文化诱因。六是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诱因。

其次,加强在公共管理改革中新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究。目前,从工具层面研究危机管理的内容比较多,而从宏观系统和国家体制层面研究危机管理的成果甚少。从以往的研究情况看,我们对公共危机防范及紧急应对的动态过程研究比较成熟,对突发事件防范与应对的静态系统研究比较薄弱。如果静态系统的建设不科学,不完善,再好的动态管理技术也无济于事。因此,对公共危机应对中的静态系统研究亟待加强。

第三,国家从战略层面开展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在我国当前危机频发而管理体系薄弱的形势下,政府特别要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然而,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探讨,目前多是学者的个人研究和学术探讨,缺乏对政策和体系的反思,对决策的参考意义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决策角度开展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

第四,深入研究人口因素与公共危机的关系。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国家应对和化解公共危机的决策和措施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中国政府在面临公共危机的时候具备相当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抗击“非典”的胜利是最具说服力的实例。然而,以严格的行政命令、广泛的社会动员和深入的宣传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危机应对方式意味着高昂的危机应对成本和代价。由于我国大量的资源掌握在部门和地方政府手中,在危机爆发时,难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所需的社会资源以处置紧急突况。这需要我们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一个能独立制定应对危机策略、调动各方资源权威的应对危机的行政组织和专业队伍,其应是具备预警灵敏、信息传递迅速、兼有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管理职能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新的危机管理体系必须满足以下特征:

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国家层面应对公共危机策略。该机构是独立的危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层面的反危机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反危机战略的实施,具有行政执法权。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进行危机应对;在非危机状态下,主要负责反危机战略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

在发生国家层面危机的时候调动各方面资源。继承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职能,授予其在一定范围内调动有关部门资源来应对危机的权能。

垂直管理,重心下移。由于大部分危机事件发生在基层,因此该机构建设应重点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上,特别是赋予基层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处理危机事件的权能。

实现信息分级直报。对紧急重大信息实行分级管理。涉及国家层面的重要危机信息实行跨级直报。涉及某一区域的危机信息由该机构通报对应区域的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并统一协调应对危机的各项措施。

(三)优化决策流程、健全决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决策能力

首先,各级政府决策者应该树立科学的危机决策观。各级政府决策者必须认识危机处理是现代社会政府所必须经常面对的一项职责;必须认识到在现代传媒比较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信息公开将有助于危机的处理;必须认识到处理危机应该从运动式向制度化转变,从无限管理思维向法治管理思维转变,危机决策也应该考虑决策成本、决策效率和对公民权的保护;必须认识到危机决策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外部智囊的参与和发挥民主决策的优势,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其次,优化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政府决策信息系统,大力发展决策咨询系统和健全决策监督系统。设立专门的政府信息管理中心,真正构筑起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信息网络,并强化对危机信息的处理功能,建议与电子政务项目同步进行。大力发展政府决策咨询系统,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内部咨询机构的建设,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政策研究中心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大专院校政策研究机构的扶持力度,为培育民间政策研究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第三部门之间在危机应对方面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改进政府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构建起一个由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共同组成的完整而协调的运行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危机决策权限,遵循不同级别危机由不同级别政府来进行处理的原则,并且明确政府介入危机管理的时间,权限和公民权利救济等内容,使危机决策从领导主导模式向制度主导模式转变。预先有针对性的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针对危机决策的特点,重构政府危机决策的流程,使政府在危机过程中更能体现对社会资源的回应力和控制力,危机决策程序应该成为政府决策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在重新设计中央和地方危机决策权限以及危机决策程序的同时,也必须明确各级决策者的职责和权限,在危机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摒弃作风。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危机公关策划》,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上一篇: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范文通用7篇(员工福利计划方案范文通用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策划书推荐
  • 调研会议纪要精选7篇(调研会议纪要
  • 期货交易十大基本规则优秀5篇(期货
  • XX镇违法建筑强拆工作方案通用9篇(
  • 大学生创业舞蹈项目计划书优秀3篇(
  • 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优秀(36篇) 民生领域存在哪些问题
  • 2023年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施方案3篇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举措
  • 公司10周年庆典活动方案(17篇) 公司10周年庆典活动策划
  • 2023年八五普法方案 2023年八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6篇(2021年八五普法工作要点)
  • 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整理通用10篇
  • 2023年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行动方案3篇 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猜你喜欢的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