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更新时间:2022-04-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高中文言文是语文科目中的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供你参考。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一、 常见的单音动词

  1.诣:到,去。(见《桃花源记》诣太守)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见《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3.课:考核、督促、征收。(见《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化:教育感化。(见《陈情表》沐浴清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按诛五人。)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同游者。——唐穃~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穃~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见《兰亭集序》趣舍万分,成语“趋之若鹜”)

  8.劾:检举,揭发。(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遣其劾帅。)

  9.白:告诉,报告。(见《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10.短:进谗言,说坏话。(见《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1.害:嫉妒。(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闻:(见《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于寡人之耳者)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见《项羽本纪第七》二世使人~章邯)②谦让,辞让。(见《论语》当仁,不让于师)

  15.党:偏袒,伙同,包庇。(见《论语》群而不党。)

  16.矫:假托,假传。(见《宋史〃张宪传》桧矫诏召飞父子至)

  17.质:作人质;抵押。(见《战国策·赵策四》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见《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见《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20.当:顶替。(见《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使与邾大夫坐。又《赵尹韩张两王传》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又《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辛未, 文静 及 文起 坐死,籍没其家。”)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见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见王充《论衡》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察臣孝廉。《陈情表》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汉书•疏广传》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称赞。 嘉:赞美。与:赞许。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脱获回耗。——唐·李朝威《柳毅传》)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七、山川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补充: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上一篇:《绝句》 的教学设计范文(小学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差应该怎么办才好
教案推荐
  • 东山再起造句(东山再起造句大全)
  • 什么相照四字成语有哪些
  • 我心中的项羽作文600字精选55篇(我
  • 专心的反义词
  •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中班语言故事教案《骄傲的小乌龟》)
  • 安全儿歌20首(安全儿歌大全100首首)
  • 硬笔书法教案(硬笔书法教案20课时)
  • 幼儿园小班秘密教案(幼儿园不能说的秘密教案)
  •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育叙事范文10篇)
  • 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0篇)
  • 猜你喜欢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