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历史教学论文通用7篇 历史教学的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历史是一门内容相当丰富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历史教学论文通用7篇。

历史科教学论文 篇一

一、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二、通过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历史课程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文化内涵,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及精神,是一门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科目。但是由于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通常是让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数字,使有意义的历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此会直接制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抑或是名人轶事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的兴致及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历史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文时,老师在上课前导入新课时,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当前中日鱼岛纠纷事件,再告诉学生鱼岛是在中国在甲午之战战败后,被逼签订《马关条约》后被日本霸占的中国领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被极大程度地吸引过来了,从而引发他们继续探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兴趣。接着,老师再指引学生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中国当前的国内情况及此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进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唯有振兴民族、壮大国家,才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主权及领土的完整。如此不但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懂得要认真学习,树立自己长大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职责感。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兴趣很高。在授课的进程中,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身的独特见解并提出自身的疑惑,从而带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及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紧扣学生的生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初中的历史是一门博大深奥、内容丰富的科目,我们学习历史不可以只是限制在记忆历史事件、学会历史知识方面,而应当指引学生探索历史发展法则,从历史发展中获得智慧,进而推进个人和当前的社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初中历史教学非常关键。在初中的历史授课进程中,老师需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需把历史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历史融入生活之中。基于此,老师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1)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本地的博物馆,从观赏古物中认知每个历史时段的文化特点,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奥和悠久;

(2)老师亦可组织历史知识比赛,使学生在比赛答题中学习历史知识,扩展见识;

(3)老师还可以举行唱爱国主义歌曲的活动,让学生经过演唱如《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等,使他们领悟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及伟大意义。这些灵活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有益于调动学生参与了解历史的积极性,培育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致。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老师需努力开拓此类课堂,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忱。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作为初中历史老师,需多方面及多渠道去发掘这些兴趣的源头,为学生打造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兴趣课堂,唯有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致,才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使学生对历史课程更加重视。

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历史教学是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整理,让学生实现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总结。在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大量史料和历史人物,历史学习的难点在于对历史资料的记忆和整理。而多媒体技术则可将文字性的历史资料,通过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历史资料的整理中,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个人的历史传记电影及相关视频。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基于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记诵。由于大的历史环境的缺失,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命运走向的认识不清晰。而这便无法实现其对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掌握。而传记电影,往往是以历史人物的一生为主线,将历史人物放置到大的历史背景当中,通过对其一生的经历,展现其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有效弥合了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之间时间的阻隔,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再现。而这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整体把握和感知。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对历史文物有着更为直观的把握。在历史课本之上,往往以小面积彩图出现的文物图片,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互联网从网络上下载大批清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这种视觉化效果更好的课堂效果,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之情。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在另一维度上,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组织的效率和课堂效果。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大大加强,丰富的史料和大量的更为详实的历史记录让本来扁平化的历史课堂和历史人物,凸显出其棱角,展现其个性。学生听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历史作业的把握,可以有效实现对历史发展轨迹逻辑和规律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历史课堂由单纯的记忆性质的学科,变成内涵更为广阔具有深厚人文色彩、具有历史深度的科学。这一转变,也使得其内涵更加广阔。

二、多媒体环境下历史课堂知识结构展示的发展

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关键是对其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在这一主题之下,学生通过对史料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记忆,才能形成能够贯穿历史发展的整体架构与历史空间的构成。在多媒体环境下,历史课堂知识的总结,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予以更好的展示。

首先,历史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因果联系的把握,将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空间,进行综合整理。在教学提纲的整理中,教师可以以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为主线,整理出一条线索,将全部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而对于比较分析的题目,历史教师则通过对相同题材具有相似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对于相同主题的考点,比如以中国的税收制度为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组合,让学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记忆。

其次,在历史知识结构展示的方式,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历史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相关考点,通过图表、表格、图像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时,其不仅仅再是对文字的记忆,而是对整个历史学科的史学思维和史学逻辑进行整合学习。而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空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历史科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有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一门极为严肃的学科,不应当将史实通过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认为这种方式会扭曲历史事实,但是许多历史故事之所以到现代社会依然广为流传,所依靠的正是该历史事件引人入胜的曲折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历史真实事件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

一、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历史故事来呈现历史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故事通过文字以及话语的形式在人们之间传播,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会使人有较为深刻的印象,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优秀的历史故事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来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可以增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更加全神贯注。在生动的历史故事的聆听之中就能够实现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高[1]。

(二)历史故事能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生正是思维活跃的年龄,比较容易接受有趣的新鲜事物,如果历史教学过于单板,就会使得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对历史学习感到厌烦,而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则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2]。通过历史故事来讲述真实历史事件,可以增加历史事件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二、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将故事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得历史故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引入故事要有针对性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做好备课的相关工作,要对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根据教材内容来选取与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所选取的历史故事一定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要有深刻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讲述新文化运动时,引入xxx在东京留学,强行剪去留学监督姚煜的辫子的故事。教师顺势引导,这一瞬间对xxx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为之终生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故事的引入,紧扣xxx除旧布新,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拯救国民灵魂的主题,针对性强,又能加强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理解。

(二)故事一定要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教师应避免在历史故事的叙述过程当中扭曲真实历史或进行任意捏造,一定要保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聆听过后拥有自己的感悟,同时对于历史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掌握,将历史与现实进行结合和思考[3]。比如在学习《走向全盛的唐朝》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对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以及她的无字碑和治国策略等向学生进行讲述,在故事的讲述过程当中要遵循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原则。而对于与之相关的电视剧的内容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指出电视剧当中与历史事实相悖或者虚构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真实的历史故事与电视剧虚构内容的不同之处。

三、不同种类的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的应用

将历史故事按照其中心内容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人物为中心和以事件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和举止以及性格特征来开展事件。在课堂上对这类纪传体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时,重视的是人物的性格与特色,而不只是这个人物所做的事情。事情是人做的,唯有对人物有所理解,方能对事情的意义有所认识。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可选用史书中的一段故事:汉武帝刘彻16岁即位后,经常带领一批随从,四处游玩,践踏田里的庄稼,捕食民间的鸡狗,官府的人看到他们的身份证明(乘舆物),当然就不敢管。有一次,他们到一家人要水喝,这位主人怀疑来的都是坏人,唤来不少人,要把这批家伙抓起来。主人的妻子看到领头的青年(刘彻),气宇轩昂,知道不是普通的混混,她把主人灌醉,将唤来的人遣散,而且好好地招待了这伙年轻的客人。这段故事,既有趣,又能把汉武帝的性格和禀赋清楚呈现,了解他刚强勇武甚至好大喜功的性格,为理解他的治国政策打下基础。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应注重故事细节描述,在将这类历史故事应用到教学中时,要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细节和相关过程进行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场景,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的应用

按照历史事实与故事的关系这个标准对历史故事进行划分,可以将历史故事划分为三类:史实故事、文学创作和传说故事。对于真实发生过的史实性故事,来源一般都有史书记载,因此故事中的历史人物和相关的事件都可以根据史实资料进行查证,比如荆轲刺秦王,因此在向学生讲述时要注意历史背景的准确性,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文学作品中和历史有关的故事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夜郎自大“”问鼎中原”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这些故事是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背景,但在具体情节上和历史有很大差距。引用故事时,如对曹操的评价,不要被文学作品误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历史的真实。传说故事大都通过人们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如远古的传说有禅让的故事、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生活状态,可以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历史。而孟姜女哭长城这类故事大多以虚构为主,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述这类故事时,一定要注意它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的合理性。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将历史故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多历史故事还可以帮助学生来记忆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xx.

[2]徐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10):220.

历史科教学论文 篇四

浅析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

一、历史学科问题教学的概念

历史学科的问题教学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般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已是综合借鉴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图示教学、程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模式、理论,运用投影、录音、录相、电影、电视和计算机CAI技术等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这一教学方法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和释疑;二是教师运用教学技术设计创设新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种模式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当然,具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则要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校的教学设施而定,不可强求一律,更不可为用而用,不计效果。

二、的理论依据

历史问题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问题的展示,对学生进行深刻思维、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必须确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点。师与生、教与学构成课堂教学矛盾的辩证统一体。问题教学,正是解决这对矛盾,促使其达到辩证统一的良好手段。它通过教师对问题展示的外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思维的内因,恰当调节教学节奏,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其过程中,关键是“恰当”,“恰当”就是符合学生实际。教师的设计不管多么完美,愿望不管多么善良,但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就不能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原则。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教育学依据。

其次,要明确在问题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问题教学是激发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这是问题教学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再次,要懂得中学历史教学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它要求学生在对基本历史事实、历史现象识记的基础上,形成历史基本概念,进而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设计历史学科问题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注重对历史基本事实的调查和了解,并能从启发思维的角度,对教材的史实知识重新归纳,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在学生弄清、掌握历史基本事实和历史基本现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目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概括思维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内在规律;运用间接思维去比较、判断历史现象的本质;运用创造思维对历史事物形成新的认识,并对现实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也就是训练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扩展。它包括历史问题的辩证思维,学术问题的争鸣商榷和学生的质疑问难三个方面。就是在设计历史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启发鼓励学生从静态历史时空到动态历史时空的历史时空结构体系方面;从历史的哲学思考,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人的自身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等方面深入思考,提出疑难问题和不同见解,使他们视野扩大,思路开阔,学得更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这是历史问题教学设计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的依据。

三、历史问题教学设计与信息系统的开放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问题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信息交换、交流的过程。历史问题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调控、反馈,控制教学结构,促使信息系统的开放,让学生获得有序信息。

第一是信息接收系统的开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设计,启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接收系统都处于积极状态,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充分发挥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贮存信息。如高三历史的单元复习课,要求在原有章、节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重建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层次,强化能力训练。教学中就可以复习线索为依托,采取顺藤摸瓜,引线串珠的方法,设计系列问题,形成问题系统,设置新的情景,引发学生通过概括、归纳、比较的思维活动,从宏观上对历史理论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又从微观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细微区别的信息进行接收、整理。

第二是信息渠道系统的开放。信息渠道既指课堂信息渠道,也包括课外信息渠道;既有教师传输信息渠道,也有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议论后的质疑反馈渠道。双向的信息渠道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扩大、加深、巩固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如复习《三个世界的形成和演变》这一章时,可结合现实,设计一些有关“波黑战争”、“xxx危机”、“巴以关系”的问题,既可向学生传输最新的信息,又可引起学生对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向多极发展的新思考,畅通双向的信息渠道系统。

历史教学论文 篇五

1.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插图就体现了贴近生活这个特点。这些插图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提供了与课本内容相符的情境,使学生视角与生活和历史直接接触,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历史的感受,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利用课本插图这个角度方面创造生活化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必修一专题六《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中,就有“古代希腊地图”“古希腊的陶罐”“阿波罗神庙”“古希腊公民赛跑”等插图。这些图像很好地反映了古希腊地理、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密切结合了课本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并思考:“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些图像,你对古希腊有什么样的印象?”等,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发掘图中隐藏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真正学会学习。新课程的课本里提供了许多供学生思考的题目,它们与课本的联系较密切,又有一定的难度,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必修一专题六《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该问题不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学生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做出回答,同时该问题又隐含着与古希腊公民素质进行对比的内涵,学生可以在思考之中自然巧妙地学到知识,而不会觉得刻意。

二、设计生活化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行动中的美学”,主张学生应该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利用身边的知识来辅助课堂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历史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都是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历史知识来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例如必修一专题四中的《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中,有一部分讲的是“”的历史。课前,我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曾经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并把收集的事迹记录下来;课上,安排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成果及心得。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生动丰富,而且能够使学生更深切地体悟历史。

2.利用课本的知识来解决身边问题,实现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古语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必须“经世致用”。不管如何都强调了学习必须能够为现实服务。历史虽然是文科,不像理科那样能将所学的知识方便快捷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但这并不代表历史课所学到的知识都不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例如,在上完必修三专题一的《百家争鸣》后,我们便设计了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儒、道、法、墨家等思想观点,对某些生活或社会现象进行点评。如某个学生经常在晚自习时讲话,影响他人;或者就“以德治国”好还是“以法治国”好进行辩论等。学生个个积极发言,见解也一个比一个新颖。在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进一步得到了培养,逐渐形成自我的个性。

三、利用生活化的学习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直接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启示我们,在教育科技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许多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极力强调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非常好的手段。它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通过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也非常符合陶行知所主张的学生应该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课题“身边的历史”“本地古迹与名人”“本地的传说与历史”等,吸引学生探究讨论。

2.以网络学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网络在今天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育教学当然也不该遗漏它。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的运用则提供了一个十分合适的机会。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寻找信息的广阔平台,在寻找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网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工具,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操作。不论是对于学习对象———知识,还是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网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论文 篇六

1.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在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材当中,对人类历史的描述主要是问题,这种文字占据了课本一大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厌烦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历史图片是对历史的一种最好见证。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在课堂中加入历史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当中,将图片与文本信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专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促进德育

历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发掘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并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图片的应用必然会引起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历史图片运用到教学当中是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历史图片的准确性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而历史图片包含了许多丰富的知识,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挖掘。教师在运用历史图片教学的时候,必须做到历史图片与所反教学的知识相符,避免运用错误的历史图片给学生带来误导。历史图片必须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只有与课本知识相符合的图片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文艺复习”内容时,教师可选择几幅极具代表性的画作,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圣母子”等。以“最后的晚餐”为例,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若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很多学生还以为这是展示“喜庆的用餐画面”。但刚好相反,这幅画暗藏着阴谋玄机。但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很难读懂画作要表达的意义。教师可进行读图引导,为学生讲解这幅图片的真正含义,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试图从图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而有利于图片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功效[2]。

2.历史图片要体现时代感

在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老师对历史图片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死记、死看,这种方式难免会使得学生学习失去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历史教学当中,对图片的处理买不进要增加一些扩展视野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高中历史中的丝绸之路这一课程时,老师讲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对观察图片得出图片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历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将历史图片应用到历史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历史教学论文 篇七

历史教材中最侧重的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片段或者某一环节来对人物进行教学,甚至可以整节课都以人物为线索进行。

(一)以历史事件带出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为了深入学习某段历史应突出哪些人的思想和活动,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课标要求如下: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该课两大历史事件展示20世纪30年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全面抗战兴起之前国内局势的重大危机。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短短六年时间里,无数风云人物纵横舞台,而选择张学良来“鲜活”本课,因为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是事件之主角。1931-1936年,这短短的几年光阴,堪称是张学良百年生涯中最为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时期。而他的转变与经历恰恰代表着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转变与经历。他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教学中,对于他的深入学习,可以起到“以一挡百”的作用。鉴于此,张学良的做人行事方面,给后人的启示或经验是什么?张学良这一时期在社会层面“被舆论”的重大反差,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授课中可以给学生预铺设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思想、态度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为,不能站在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问题,得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通过事件和平解决,促成内战结束、政府领导抗战,故为民族危机扭转创造了契机,事变的和平解决之作用也就在此。让学生通过史料比较,从理解层面得出事变和平处理的作用,通过历史事件“丰满了人物”。

(二)以历史人物带出历史事件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功能渗透?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进行整合,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人物依托,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应史实,以人物为“点”,带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革命年代邓小平的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构想、港澳的成功回归,扩展到众多历史事件这些“面”,体验和感悟历史事件的同时对伟人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参悟,在历史课堂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和创新意识,切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历史课的育人和德育渗透功能。

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追求是人物教学的终极目标

上一篇:小学教师随笔优秀9篇 小学教师随笔优秀9篇作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转正思想汇报大学生精选10篇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最新3篇
  • 受助感言精选6篇 受助感言精选6篇
  • 公司趣味运动会的新闻稿通用5篇 公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