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4篇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24-03-1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展县域经济 篇一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历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很多地方都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措施。总结近年来隆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如何认识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国历史上,从秦朝统一设县以来,历朝更替,唯县的建制至今不变,县一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进入新世纪,随着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县域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包括县级市、自治县、旗),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多,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2003年县域的社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63%左右。无论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经济总量看,大头都在县,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县级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县级行政机构向下贯彻落实。县域经济纵贯城乡、横跨一二三产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无论哪个层次、哪www.种经济成份发生大的变化,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来看,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对整体经济的越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县域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2004年中央1号文件也都相继提出要壮大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上至下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许多省市都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如“扩权强县”等不同形式的放权改革,县域经济正在向深度和广度跃进。如河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把县域经济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县一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自觉性,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给资金、给项目逐步向给政策、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转移,从而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步入了新的阶段。

二、结合实际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县域经济的前提条件,除了上级在体制上、政策上进行深入改革和调整外,最重要的作为县级本身要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关于制定什么思路,各地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无外乎就是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核心问题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一是工业化。主要是解决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问题。没有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产业支撑,服务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三农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实现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少地方的实践表明,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抓住工业化,就抓住了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牛鼻子”。因此,在工作中,要切实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抓好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特色支柱行业,培育特色主导行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二是产业化,即农业产业化。主要是解决农民普遍持续增收问题。“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重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隆化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而解决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就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农民和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城镇化。主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农业两大产业失衡问题。小城镇,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缓慢,就无法拓展农村市场,有效拉动就业,缩小城乡差别,从而也无法使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所以通过走城镇化的路子,是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重要步骤。四是民营化。主要解决投资主体和风险承担问题。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的制约问题主要是资金和技术问题,也可以说投资主体问题和投资风险承担问题。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好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民间投资,即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等特点,不用国家投资,就可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对于基础较差的县,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不完备,壮大总体实力,关键点和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发挥民营企业对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推进工业化、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和发展民营化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器和发动机,民营化又是县域工业化的主体。同时,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和条件。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农副产品深加工就拉动不起来,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附加值就低,就难以产生最大效益,农业产业化就很难发展起来。没有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就没有人口的聚集和非农人口的转移,没有民间资金的聚集,城镇化就失去产业支撑,也就很难实现。工业化的大发展,可以反哺农业产业化,在形成资金、人口聚集效应后,又可以推进城镇化;反过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发展,又可以推动工业化上水平。要发展工业化,关键是资金和管理,对于县域工业化来讲,最好的创业主体就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推进工业化最好载体和最好途径,既可以扩大就业,又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

三、科学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缺乏奋斗的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是发展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在积极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定,努力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谋划、推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工作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又要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的制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县资源、区位等各个方面发展现状和总体经济发展形势,本着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富民强县这个根本,振奋人心,鼓舞干劲。产业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产业的类型、特色和发展潜力,体现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发展规模。二是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制定近期目标,又要制定好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要围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两个重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政府服务保障能力,对完成目标的要求应当更明确,措施应当更具体,工作应当更到位。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属于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的县,要实现经济的快发展,必须依靠投资拉动,最重要的是要有项目做支撑,每年都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传统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项目,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这也是加大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长期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又要确保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要立足当前打基础,结合优势育产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规模与效益协调一致,既鼓舞人心,又不能提得过高,脱离实际。

其次是发展目标的分解。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即有历史上基础较差的原因,又有地域广阔、资源较少、思想相对落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较大的实际,所以在不同乡镇、不同区域的目标分解上就要遵循分类指导的思想,根据不同乡镇、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区位优势相对较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指标相对要高一些,担子要更重一些,反之就要低一些,而不能搞一刀切。这样即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可以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整体合力。近年来,我们根据隆化县典型山区大县的特点,提出了建制镇和有条件乡要率先发展,主要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发挥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接农村的区位优势,让小城镇率先发展起来,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增强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功能,通过先富带后富,繁荣城镇带动农村,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同样,对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也要形成工作压力,奋发向上,激发工作热情。版权所有

四、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工作重点

只有经济结构合理才能保证更充分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受一个地方区位、资源、人口素质以及地方本文来源于大秘书网统筹发展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搞全面开花,针对基础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县讲,突出重点就是要围绕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实力增强两大目标,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项重点工作,加快发展步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作为农业大县,搞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实现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农业结构调整所确定的产业如果不能给所在区域带来普遍效果,就不会被农民普遍接受,这个产业确定就是失败的。同时结构调整的落脚点应放在实现农业产业化上。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搞好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扶植龙头企业,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确定好发展什么产业问题,也就是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问题。工作中,要注意考虑以下四方面:一是受益的普遍性。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于广大农民的普遍受益和持续增收,正确处理发展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系,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选准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如我们在全县大力扶持养牛产业发展,就是考虑到隆化是农业大县,地盘大,气候、土地、人口素质在全县各区域差异性较大,确定的产业基本上在全县都适于发展,因此,根据广大农村、广大农民有养牛传统和养牛技术,有资源、有场地,在农村的受益面大,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容易接受这个现实,把养牛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年来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800多元,其中300多元来源于养牛业。二是产业的集中性。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就形不成市场竞争力,在产业选择上,要注重在产业的集中性上下功夫,防止过多、过散。要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力度,使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产生规模效应。隆化过去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时曾经提出发展六大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产业过多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造成了撒芝麻盐的现象,对每一个产业发展来说也都是杯水车薪,谁都想发展,谁也发展不起来,后来我们调整了工作方向,将六大产业压缩为以养牛为主的四大产业,对资金的主要投向、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明确,从而使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产品的延伸性。发展县域经济还要注意从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中,寻找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针对性地选择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在拓宽农产品增值空间上做文章。再如隆化发展养牛产业不但注意了饲草饲料、肉牛育肥、胚胎移植工作,而且注意奶业加工、牛肉产品深加工、皮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工作,不断拉伸产业链条、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是发展的持续性。注重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进而促进长远发展。我们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引导农民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产,向科技要增收;注重引导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瞄准市场,向结构调整要增收;注重依靠产业化发展开辟新渠道,开发相关产业的产品,保证产业化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2、工业结构调整。欠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增加财源,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依靠资源开发发展工业是欠发达县难以逾越的阶段。但是在总体发展上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产品定位问题。这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发展工业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发展潜力,注意本地资源的利用成效和开发潜力,注意产品品牌,努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增强竞争实力。二是发展规模问题。企业规模和产业规模要适度,即要做大做强,又不能盲目攀大,防止产业失调和市场风险,注意不断开发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三是产品增值问题。对于工业企业特别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矿山行业,既要尽可能小地减少资源浪费和无序开发,又要注意延伸产业链条,走出单纯靠资源开发发展的路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深层次产品,把现有企业结构调优、活力调强,走高增长、低消耗的集约增长道路,引导工业资本积累投向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四是园区建设问题。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更难形成竞争力。园区功能相对齐全,要素配置相对合理,县域经济发展要依据能源分布、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规模,发展特色园区,为聚集优势生产要素提供发展平台。五是环境保护问题。落后地区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要发展工业,必然要利用资源、劳动力优势来进行,这是工业化必经的初始阶段。而资源开发,必然要改变原有环境,静止不动谈不上发展,而发展的关键是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努力恢复和改造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要树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双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五、发展县域经济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基本单元,有其局限性,如何使县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考虑到县情实际,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一是政策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国家也已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作为县一级党委、政府既肩负发展重任,更有抓落实的职责。所以,县委、政府首先应不折不扣抓好上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政策的落实,比如,土地承包制、农业税减免政策、粮食直补政策等,要保证使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农民。同时,要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向本区域聚集,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政策,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的各种行为等,不断从发展环境上进行优化。二是制度保障。从发展的要素来看,如果说资本、技术、人才和自然资源是发展的硬件,那么制度就是发展的软件。县域经济要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国家倡导“壮大县域经济”“五个统筹”的有利时机,从制度创新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维护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县域经济的发展。如土地流转、户籍、资源生态补偿等等。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融合,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中出现耕地抛荒现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和利用,必将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又需要土地相对集中利用。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土地集约和规模利用问题。在现有制度下,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有序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既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使农民富裕起来,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这方面,县委、县政府要给政策,管方向,抓引导,促规范,既不改变国家土地承包经营大政策,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土地经营权得到合法流转,产生最大经济效益。要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控制型”户籍制度与“自动型”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在户籍制度上,逐步弱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打破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实现劳动力的公平竞争,促进人才和资金的健康流动,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从政策上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三产业,有利于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同时在意识领域和经济范畴为缩小城乡差别奠定基础。要建立资源生态合理补偿机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对生态环境进行合法有效保护,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央政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从现实看,往往一些相对落后地区为了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做出了一定利益牺牲。从政治上讲,这是应该也是必须的,从公平发展和和谐发展上看,统筹发展,促进和谐,是我们的重大目标。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让得到收益的地区向做出牺牲的地区进行合理补偿。比如,承德地区作为京津的北方门户,既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又为防止水污染,在上一些工业项目时受到限制,在用水量较大、农民收入较好的农业项目上也要受限制(比如水稻),所以应该由北京、天津向承德地区进行合理补偿,实现公平、合理。三是基础设施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营造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环境、提高竞争力。对基础设施建设要努力改变硬环境“不硬”状况。只有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只有水、电、交通等一整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不断扩大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交通、能源、电讯以及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四是科技人才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县一级要不断强化科教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同时,加大对科学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依靠人才和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篇二

一、新建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 县域经济总量增长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007年至2012年的五年中,全县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从115.02亿元增加到240.61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GDP达到44925元;财政总收入由6.51亿元增加到20.1亿元,年均增长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71亿元增加到15.23亿元,年均增长 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3.17亿元增加到195.51亿元,年均增长35.3%;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18元,五年间净增4220元,年均增长13.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6752元增加到34656元,年均增长15.6%。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9.5:46.6:33.9调整为2012年的16.7:51.8:31.5。

(二)以点带面,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工业方面形成了以汽车汽配、文化物流、食品医药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的比重达65.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3.1%;农业形成了30万亩优质米、60万亩油料、10万亩“三水”产品、药材、10万亩花果苗木、6万亩“绿色”商品蔬菜、1000万羽水禽养殖和50万头三元杂交猪等基地。

(三)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县域经济活力增强

2007年-2012年,全县非公经济由70.28亿元增加至165.33亿元,年均增长18.7%。县域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投资、商贸等各领域的经济成份进一步扩大,为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突破封闭性,走向更开放

坚持“县外就是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2007年-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由0.99亿美元增加到1.79亿美元,年均增长12.6%;实际利用内资由24.4亿元增加到39.6亿元,年均增长9.9%。

(五)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初步建成,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策应南昌市“一核五片区”建设格局,着力打造一批中心镇、中心村,以农代工、拆村建城,实现城乡联动。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8.3%上升至2012年的51.3%。2012年县城城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

二、制约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2012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6亿元,在江西省33个一类县区中排第10位,增速13.4%,排第8位,人均生产总值37280元,排第19位;财政总收入完成20.0亿元,排第15位,增速30.2%,排第16位;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74亿元,排第10位,增速28.6%,排第1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6.5亿元,排第9位,增速15.0%,排第2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28亿元,排第10位,增速19.7%,排第2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9亿元,排第20位,增速15.6%,排第12位;利用外资12131万美元,排第5位。增速1.4%,排第3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9018元,排第14位,增速13.0%,排第24位;数字显示,新建县县域经济近年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同类县区相比仍存在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的问题。

制约新建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投资不足。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28亿元,分别为南昌县的44.5%、丰城的87.1%和贵溪的88.2%;2012年县域共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2131万美元,仅为南昌县的43.4%。工业投资占投资总额比例仅为35.2%。

(二)融资环境不优。全县县域金融机构2012年末净增存款32.23亿元,增加贷款仅为28.52亿元,增加存款的存贷比为46.9%,中小企业贷款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我县紧邻省会南昌,与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开发区接壤,作为政策扶持的开发区有其得天独厚优势,近十年来,频繁地将我县区域面积划归开发区,导致我县资源流失、干部群众工作热情、拼搏干劲下降,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

(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县域交通尚不够发达,农村道路等级还偏低,路网不配套;排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的措施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质升级。通过经济形式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市场物流集群、现代商贸集群。着力支持发展优势制造业。充分发挥恒望汽配城、江铃晶马等龙头企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鼓励汪氏集团、桐青金属、新源纺织、教育实业等企业跨行业做大做强,形成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实现产业优质升级。

2、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造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在铁河、昌邑、松湖、象山等滨湖地区大力发展“三水产业,建设‘双用’农田”产业;在溪霞、乐化等地依托山水特色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在望城镇、长镇等近郊地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特种水产,引导农民向精品型、特色型农业转变。

3、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大物流仓储业。策应南昌铁路客运西站、城市外环线建设,以工业园区、望城镇、乐化镇为市场构建基地,大力发展整车及建材等专业市场,形成集运、仓储、配送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做活旅游休闲业。突出小平小道,西山万寿宫,厚田绿洲沙漠,象山森林公园、汪山土库和鄱阳湖侯鸟观赏区的整体开发。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篇三

关键词:县域经济;制约因素;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81-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的责任,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澄迈县支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推动金融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海南省澄迈县经济运行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海南省澄迈县位于该省的西北部,毗邻省会城市海口市,坐拥马村港口,土地宽广肥沃,十分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和冬季瓜菜。截止200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41万人,是海南省粮食、橡胶、甘蔗、冬季瓜菜和牛、猪、鸭的主要产区之一,获得“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全国“两高一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8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占29.40%,第二产业占47.63%,第三产业占22.97%;全县财政收入13.70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62亿元,同比增长45.49%,各项贷款余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49.31%。①

近年来,澄迈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七家金融机构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县域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畜牧业、老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等信贷支持,有效助推了经济金融良性协调发展,金融对GDP贡献率逐步提高,2009年金融对GDP贡献率为2.9%,较2008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②

一是大力支持“三农”。自2007年至今该县金融机构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136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等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特别是澄迈是农村信用社发挥着支农主力军的作用,陆续推出“一小通”小额妇女农户贷款、农村党员“双带致富”小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惠民一卡通”小额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等多种支农小额信贷产品,较好地支持“三农”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8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6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供港澳、中亚和欧盟的瓜菜和水产品出口总量23万吨,居海南省首位。③

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支持老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海南省澄迈县农业发展银行在粮食收购的同时积极支持老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2.35亿元用于老城镇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贷款范围覆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如自2007年起向海南翔泰渔业有限公司累计投放9800万元支持水产品加工出口;在信贷支持工业企业方面,金融机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关注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加大信贷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县域市场,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如澄迈县农业银行向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投放2亿元贷款,用于收购福耀海南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1.2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6亿元,增长12.4%。①

三是高度关注和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澄迈县金融机构在服务县域经济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2009年末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余额38万元,累计发放14笔贷款,金额28万元;以惠农卡为依托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项目累计授信1369万元,累计授信人数达1832人,累计用信金额182万元;帮助和扶持澄迈县农村党员干部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致富”小额贷款累计发放58户,合计89万元。②

二、制约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因素

1.从县域经济方面分析。县域经济存在诸多的“滞后性”使得金融支持的动力不足。近几年,海南省澄迈县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落户于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但企业总部设在海口市,其存、贷款等金融服务需求也相应在海口市金融机构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澄迈县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规模效益较差,且农业属于弱势产业,投资需求量大、周期长、回报率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不确定风险大,尤其是巨灾风险;三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自身积累能力较弱,经营效益相对较差,并且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冲击,由于经济转型期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粗加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仍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模式,缺乏能够吸引金融机构投放资金的经济亮点;四是银企信息不对称,资料收集较为困难,县域企业的财务、业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企业财务和业务信息缺乏规范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影响企业信誉,削弱了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积极性。

2.从金融机构方面分析。金融信贷支持作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除农业银行发放小额贷款外)都没有信贷审批权限,信贷准入门槛高,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1];二是虽然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已成为历史,但仅限于小额信贷业务,难以发挥更大的信贷支持作用,海南省澄迈县邮政储蓄银行现有存款余额82916万元,贷款余额1722万元,存贷比仅为2.1%;③三是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发展阶段,由于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2];四是县域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风险控制上,要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并实行贷款质量终身追究制,同时又缺少与之匹配的奖励措施,信贷人员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自己的前途出发,必然是恐贷、惧贷、惜贷,缺乏营销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五是各金融机构虽然确立了信贷市场营销观念,但由于没有建立与客户直接的面对面的信贷营销机制,使部分优良客户不能及时得到银行信贷支持。

3.从企业层面分析。海南省澄迈县原有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经营管理相对簿弱,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和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资金流量、资信状况、盈利水平及还款能力难以准确评估,加上可提供的抵押品较少,很难获取信贷支持。

4.从社会信用环境分析。一是个人、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权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信心;二是信贷资产案件执行难,有效法律保护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

5.从担保机制分析。目前海南省澄迈县还没建立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银行信贷在企业没有足额资产抵押、没有担保中介分担信贷风险的情况下将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银行出于防范信贷风险考虑,信贷投放必然会裹足不前。

三、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要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互结合的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壮大资金来源,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以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二是发挥农业银行的系统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三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和乡镇工商企业;三是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展业务范围,将信贷支持重点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改变业务单一的格局。要把支持大型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作信贷支持的重点[3];四是加快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发展,尽快建立功能完善的邮政储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扩大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2.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要把握好“三个度”。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高度,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二是拓展信贷业务的力度,在做好信贷工作谋划的同时狠抓落实,使信贷工作准确到位;三是信贷工作切入的角度,要找准重点扶持对象的切入点,找准特色化经营的着力点,把握好切入时间、对象和方式,使信贷工作富有创新性。

3.搭建与县域经济金融沟通服务平台。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搭建好银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二是建立经济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经常召开银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加强银政、银企的沟通协调,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

4.县政府要制定对县域金融保险机构新增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和农村网点建设的奖励和补偿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增设农村网点和加大农村网点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现代化支付机具布放,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环境,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金融公共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业务,承担风险尤其是农业巨灾风险的抵抗能力,逐步形成农业风险转移分担机制。县域保险公司要以小额保险和农业保险为突破口,根据农村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结合农业弱势产业实际,开发小额保险和农业保险新产品,创新小额保险和农业保险业务流程,让小额保险和农业保险真正惠及农民,实现保险服务的普惠性[4]。

5.建立健全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用担保公司,设立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和农户互助基金,分散信贷风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贷款难”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简化现有抵押担保登记和公证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严格制止各种乱收费,为建立快速、方便、有效的融资担保机制创造条件。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抵押方式,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应收账款、仓单抵押和企业联保及农户联保等抵押担保办法,提高金融支持的效率和质量。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地方政府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其次要切实抓好信用文化建设,坚持社会诚信意识宣传教育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引导社会公众和组织树立诚实守信观念,加大对赖债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债权,增强社会公众和组织的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再次要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与政绩挂钩,着力把全县打造成为诚信“高地”和金融安全“港湾”。二是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整合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加快构建征信数据共享平台,充实征信数据库,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信数据共享,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7.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契机,力推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抓住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和海口保税区建设的有力时机,把开发区、软件园和保税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动跟踪好项目,突出项目建设,构建县域经济发展载体,加大园区的信贷支持,力推澄迈县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县域金融业。

参考文献:

[1]吴楚平,王跃。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四大矛盾[J].武汉金融。2009(9):63.

[2]王锐,张韶华。县域金融服务中的信贷制度安排[J].上海金融。2004(4):53-54.

[3]朱燕宇。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J].法制与经济。2010(2):115.

[4]吴金忠,郝明磊。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参考。2006(11):108.

①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澄澄迈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③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澄迈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①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澄迈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澄迈县支行2009年

度信贷收支月报表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篇四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1、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在2014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我省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县域差别大、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划由171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组成,即包括农业人口比重为30%以上的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但成都市的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温江区,自贡市的自流井区,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泸州市的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绵阳市的涪城区除外。

二是四川省县域人口多,且多为农业人口,但三次产业的从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化。2013年四川省县域农业人口为6442.18万,比2000年减少了350多万。但四川省县域人口中仍然多为农业人口,2013年四川省县域农业人口占县域户籍人口的75.90%。

三是四川省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投资大幅增长,消费稳定增长。2013年,四川省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69.37亿元,是2000年的19倍多。此外,2013年四川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15.65亿元,是2000年的6倍左右,慢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2、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县域之间经济规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3年末,GDP总量最大的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为837.06亿元,最小的是甘孜州炉霍县,为4.63亿元,两地区之间相差了近18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高的是双流县,达64.60亿元,最低的壤塘县仅有0.15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了近43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地区是双流县,达185.63亿元,最低的地区是得荣县,仅有0.74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了近251倍。201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最高的地区为双流县,达484.23亿元,最低的地区是得荣县,仅有1.64亿元,两者之间相差295倍之多。

2.2四川省县域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且效率低下

目前,四川省大多数县域为农业县,并且农业的生产方式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业没有先进的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支撑,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并且生产分散,规模效益低。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没有大力推广或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三是农村劳动力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以及扎实的文化技能。四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缓慢,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3、四川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3.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一是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四川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壮大县域经济,四川省县域应该加强县域农田水利设施、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公路交通等的建设。

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013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确定了2013-2015年四川省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名单,具体详见下表。县域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特色发展。

三是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和引进成熟、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四川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3.2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3.2.1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城镇化的核心

一是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减免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合理降低落户要求,促进外来人口的转移。二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为农民等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待遇。三是持续加强保障房建设,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四是要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同时,使他们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促使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加速农村人口转移进程。

3.2.2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注重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川省在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依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原则,重点发展一批经济基础良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强的县(市、区),帮扶一批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分布稀疏的县(市、区),逐步形成以若干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婷,徐少华。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新思路[J].农村经济,2005(8):50-52.

[2杨F.四川工业化进程分析与预测。经济热点分析,2010(22).

上一篇:生活德育最新6篇 生活德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大学生村官个人月工作总结 大学生
  •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心得(精选1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7篇(大学
  • 农行心得体会优秀9篇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 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心得体会5篇文章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