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牛年起名 虎年起名 生辰八字起名 英文起名 诗词起名
励志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励志文案 励志电影 励志名言 励志句子 励志歌曲 励志签名 励志格言 高考励志 励志诗句 励志网名 励志书籍 励志演讲稿 励志小说 励志座右铭 励志人物 励志对联 励志说说 励志作文
句子
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 爱情的句子 优美句子 正能量句子 经典句子 表白的句子 哲理句子 友情的句子 好词好句好段 美好的句子 朋友圈说说的好句子 搞笑的句子 想你的句子
个性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 QQ个性签名 伤感个性签名 霸气的个性签名 情侣个性签名 男生个性签名 女生个性签名 英文个性签名 超拽个性签名 非主流个性签名 搞笑个性签名 火星文个性签名 唯美个性签名
十二星座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星座知识
十二生肖
属鼠 属牛 属虎 属兔 属龙 属蛇 属马 属羊 属猴 属鸡 属狗 属猪 生肖基础知识
祝福语大全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订婚祝福语 新年祝福语 情人节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父亲节祝福语 建党节祝福语 七夕节祝福语 教师节祝福语 国庆节祝福语 中秋节祝福语 爱情祝福语 毕业祝福语 开业祝福语 升学祝福语 高考祝福语 中考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 搬新家祝福语
说说大全
个性说说 伤感说说 搞笑说说 心情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qq说说 朋友圈说说 情感说说 晚安说说 下雨说说 霸气说说 七夕说说
范文大全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自我鉴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个人简历 辞职报告 检讨书 演讲稿 心得体会 实习报告 转正申请书 导游词 述职报告 策划书 加油稿 慰问信 感谢信 介绍信 邀请函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关于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通用6篇 改革开放主题的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要放弃争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细致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字毛概论文关于改革开放范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 篇一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是我国领导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活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工作

一、邓小平同志坚持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来统领思想政治工作

20世纪60年代末的十年时间里,由于对世界形势与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我国意识形态的发展出现偏差,严重阻碍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时地纠正了执政初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坚持执政初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形成了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一)在拨乱反正中重新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

“”时期,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彻底实现思维的转变,各种错误思想泛滥,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失误,遭到了破坏。“”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P另一方面不断进行反思,拨乱反正,从端正思想路线着手,重新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一系列新措施新理论。使思想政治工作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R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他认为:“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T邓小平指出“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邓小平强调,要以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把握为依据。他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V同时他还敏锐地看到了时空环境和受教育者的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带来的影响。他明确指出:“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W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然是长期的事,不可能搞运动,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

二、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近10来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针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矛盾突出,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江泽民及时提出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越要发挥好我们党的这个政治优势。

面对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好的东西进来了,不好的东西也会进来了,江泽民指出,要始终主意警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侵蚀,不断加强抵御力和免疫力,经得起“酒绿灯红”的考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侵蚀,是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这个问题抓紧抓好。Y1993年5月,江泽民在会见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14周年座谈会代表时指出:“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和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1995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长蔓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高,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二)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江泽民认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在2000年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200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再次强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所以,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理解群众的思想和利益要求,掌握群众情绪,研究群众思想观念变化。要把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精神境界。”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还需要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_特别强调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改进,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面向实际,着力解决现实思想问题。江泽民多次指出:“有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的问题是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他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

(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队伍

1994年1月24日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就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1996年6月,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七十五年来,我们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他也对教育者提出了要求,要“善于疏导,注意发扬民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采取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方法,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平等讨论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b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不仅回答了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和衡量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根本指导意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指明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目标;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规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内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群众所乐见,所接受;只有以“三个代表”为动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感召力、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2003年党的新一代领导人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一)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八荣八耻

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议讨时就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尤其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校园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把它引入教材、引入课堂、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大中小学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新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处理好:一是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社会矛盾的解决,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它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民心,调动群众,形成强大的合力,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正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各方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并确保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教育,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使和谐社会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价值理想,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而奋斗。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指导――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为全体人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世界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相信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使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于改革开放毛概论文2500字 篇二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摘要:今年是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纪念,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国内社会建设水平逐年提升,但我们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之列,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改革的方式解决现有矛盾,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南巡讲话 改革开放

一、南巡讲话二十年成就及原因

1992年,邓小平同志先后到达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要放弃争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从而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从92年南巡讲话开始,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沿海地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强劲实力的企业,国企改革也稳步进行。我们的国民经济水平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并且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保持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一举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社会发展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公路、铁路总历程方面,我们均位居世界前列。在地区发展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继续保持着经济领头羊的优势,中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先后建设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特大工程,为西部的发展添加了强劲的动力。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适应了区域资源共享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凭票购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丰富,这些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辉煌的成就,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邓小平同志在主持工作期间,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亲自确定特区进行试点,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从92年南巡讲话后,我们进一步调整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扩大了改革开放的程度,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是为我国坚定改革开放、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一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1992年到2012年,2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在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不断地靠近。

二、现阶段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当然,我们说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增速的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必然会产生“时间压缩”效应。譬如,在我们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管理的步伐比较滞后,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脱节,产生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从这几年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与逐年上升的维稳预算中能够看出部分地区由于社会管理所引发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次,由于沿海地区开发的较早,经济发展也较快,就必然造成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距被近一步拉大。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国家已经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所限制,中西部地区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在革命老区以及边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依然比较缓慢,社会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第三,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行业间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国内贫富差距水平在不断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目前整体贫富差距水平依然可控,但局部地区已经处于失控边缘,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因仇富而产生的犯罪活动。第四,由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等的不断涌入,对我们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有一些人甚至呼吁尽快实行多党制、实行普选制,要从根本上变革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建设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处理好了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的发展、前进。

在如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一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目前,社会中有一些声音在不断的质疑我们的改革开放,质疑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上述一些企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政治制度的声音。出现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改革过程过快,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所以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和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一定要用改革方法来解决。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不动摇,我们才能处理好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思想领域,我们要坚定意识形态不动摇,坚定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社会中针对改革开放所产生的一些质疑声,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速度过慢,政治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我们继续加强政治体制的改革,要稳步的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才能最终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下大力度在经济分配领域进行改革,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局面。在解决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我们也要坚持改革开放,尽快让中西部地区追赶上全国的速度。中央决定在新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就充分体现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在我们国内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用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之际,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关于改革开放毛概论文4300字 篇三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思考》

【摘要】1992年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行,邓小平发表了举世瞩目的“南方谈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点亮了前进的明灯。同时,这次谈话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日趋成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改革开放进行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 思考

改革开放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部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地位日趋明显。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开放的一方面,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改革的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则更倾向于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制,维护安定团结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思考一:改革的过程及所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经历三十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至1989年作为改革的第一阶段,即把我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这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但在我国改革历程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由于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因此“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理论的提出正是反映出当时改革的大背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推动市场化的改革中,遵循由易入难、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今天是改革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有力推进。

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半封闭社会逐步发展为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发展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模式。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下,我国经济长期处于稳定和高速的发展轨道,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广大人民通过艰苦奋斗,使我国经济从濒于崩溃发展到总量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其持续快速发展速度堪称奇迹。同时,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同样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思考二: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改革的任务却远远没有完成,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在改革的实际推进上,一些制度和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在不断激化。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的改革和政治的改革应是一体化的,只追求经济改革,不进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将无法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应紧跟经济改革的步伐协调进行。第二,民生问题突出。如合理地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关乎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应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看病难,看不起病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应该建设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诸如此类民生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不利于社会稳定,阻碍改革开放步伐。第三,区域收入差距过大。西部向东部输出廉价的矿产、农牧产品,而西部又不得不以市场价从东部买入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加工产品。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导致收入偏低的地区和人群对现行政策的“公平”性认同感降低,长此以往势必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第四,腐败现象严重。腐败是对国家、对人民经济利益的损害,是对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的诋毁。另外,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福利,置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顾等腐败现象容易使广大人民产生不公平感。第五,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得到破坏。长此下去,势必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对我国的改革事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改革成果的稳固。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之前的改革进行反思。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首先,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党是推进改革的动力源泉。其次,渐进式改革。邓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我国改革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因此在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突破艰难阻碍,加快发展步伐,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三十多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之路无比正确,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政府应该推进改革的全面化、系统化。

思考三:改革的重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奠定了体制基础,是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更是我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和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必然的。然而如何继续改革便成为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继续改革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调整利益格局。随着改革事业进入纵深阶段,改革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改革遇到既得利益的阻力就越来越大。一些强势的改革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位置,不愿意进一步改革。而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又得不到有效的表达。第二,改革策略的调整。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一种科学态度和方法,它是我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因此,要勇于突破实践中特别是理论上的各种障碍,反对照搬照抄,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但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改革的策略进行调整。如今的改革事业必须用“顶层设计”的策略,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第三,把以人为本融入到改善民生之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即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思考四: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改革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它既是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改革的难点。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本身也是改革的对象,继续深化改革的难度大,因此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显得尤为重要。当改革方案有利于既得利益者群体或个人时,他们便拥护、支持甚至费尽心思的推动、深化改革;当改革方案不利于既得利益者群体或个人时,他们就会加以阻止,使得改革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所以说改革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政府本身,作为既得利益者,从自己身上割肉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政府改革可能需要官员要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而真正的为民服务。

面对改革的重任,我们的动力又来自于哪里呢?三十多年前,我党之所以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一方面是因为““””十年内乱,““””结束时,整个政治局面一片混乱,经济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倒退,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另一方面,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范围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落后国外先进水平明显。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改革自身的经济、政治体制势在必行,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从而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人民生活。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面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退缩。差异和问题是导致改革的根本。这也恰恰是在告诉我们哪些方面需要改。改革的过程正是解决问题,缩小差距,不断完善新体制的过程。在改革的进程中,应本着一切反对声音和不同的声音的出现都不能影响改革的进程。由于来自既得利益的群体或个人的阻力,改革的“渐进”逐渐变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也变成了只“稳妥”不“积极”。面对改革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本着不退缩、不后退的勇气,在挫折和问题中探求改革发展的机遇,建立起改革的勇气,调动起改革的动力,全力推动改革前进。

其次,用“不稳定”作为阻碍改革的借口。改革初期,阶级斗争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程,这是由于我们对于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最近十几年,由于对不稳定状况估计过分严重,从而导致很多需要改革的问题裹足不前。如果以稳定的理由来无限期推迟改革,这种状况会反过来导致不稳定的因素积累得更多,从而给对社会稳定造成最大的威胁,也可能最终导致社会更加的不稳定,所以“不稳定”不能成为阻挠改革的借口。

邓小平在二十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濒临崩溃,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转变,也是我党着眼于未来,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的一大飞跃。面对当代全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迎着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这盏明灯,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朱华友。中国改革为何成功[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M].重庆出版社,2009.

[6]郭小聪。经济改革中的政治问题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关于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 篇四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改革开放的成绩,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实践意义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以高超的领导智慧和胆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把握,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形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改革开放成为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一、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如今重读《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年谱》,我们会发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做了论述:其一,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其二,面向现实,“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其三,展望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关于改革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也不是二十年。”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来看改革的地位和意义,认为“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

(三)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四)关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邓小平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l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所有方面和环节,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放有两个内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只是对西方国家开放,而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开放。中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六)关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为保证改革的航向,邓小平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原则。其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一切都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他强调:“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按照中国的国情进行改革。“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其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其三,既要反“左”,又要反右。邓小平多次强调,搞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来自多方面的干扰,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要坚定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决排除这些干扰。其四,必须始终保持稳定。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他曾反复强调:“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搞不成”。

(七)关于改革的领导核心

邓小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他曾明确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以上这些思想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改革进程的不可逆性、改革地位的重要性、改革目标的科学性、改革方向的明确性、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改革原则的坚定性、改革实践的创新性、改革方法的灵活性和改革过程的长期性。这些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思想。

二、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实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一)基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二是多种层次、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三是政府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趋向成熟,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四是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五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转变。六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二)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从1978~2007年,我国GDP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7万亿元,年均增长速超过9%,增长了l3.86倍;财政收入从l132亿元增长到5万多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5282亿美元。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前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3位,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列,国家外储备居世界第l位。

(三)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民主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邓小平提倡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退休制度,并且身体力行。这是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

(四)文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也取得巨大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加强宏观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推进集团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学知识生产数量增长迅速,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总量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五)生产力发展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3O年,是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l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8.9亿元;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初期617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6.1平方米和30.7平方米。

综上所述,3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之路。任何时候,反对改革、阻碍改革的做法是错误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那种主张按新自由主义方式对中国进行改革是绝对错误的。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同样是死路一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单兵突进,必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全面推进;必须把握改革步骤的渐进性。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采取逐渐推进的战略、策略。实践证明,这种渐进性改革能较好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避免出现大的利益对抗,使旧体制逐步地、平稳地向新体制过渡;必须坚持改革原则的坚定性,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过程的长期性,改革开放才能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

三、以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0年的改革实践,雄辩地说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在20世纪的改革进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仍然面I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为:

(一)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历经30年,如今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推进,将更多地涉及利益的调整,改革的阻力会加大。只有深化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对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对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对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首先,要围绕消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重点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其次,要围绕消除不利于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当前的重点是财税、金融、价格等方面的改革;再次,要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障碍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三)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须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每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要经过必要的程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在最大范围内取得共识。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加深,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对我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体系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和谐,尽快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93.202、284、368、150、219、347、78、64、78、131、265、l18、l35、135、397、370、237、237、248、265、256、199、284、242.’

[25]中国统计年鉴2007[M].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

[26]中国GDP已居世界第四,如何让人人分享发展红利?[EB/0L].

字毛概论文关于改革开放范文 :《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经验总结》 篇五

改革开放是是上世纪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这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理论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首要的问题,就是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样,邓小平理论就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以及新时期党的建设等问题上,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丰富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中国面临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也为其他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经验总结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再到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再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价值,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往更高层次推进。

(二)要充分结合中国国情

邓小平等领导人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江泽民同志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党情,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结合国内外最新情况和中国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三)要有全球视野

和平与发展是当下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每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国际局势,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全球大环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用前进的眼光来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扎根于中国的土壤,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二者结合起来,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目前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凸显出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目前面临的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难题,能否用马克思理论来指导这些问题的解决,考验着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以,要将马克思与当前中国现状结合起来,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质。

字毛概论文关于改革开放范文:《浅谈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科学发展历史进程的哲学思考》 篇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哲学思考;代中国;发展历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握了“发展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及怎样发展”,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不懈探索,是一个不断促进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史。因此,研究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深人挖掘其理论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作为哲学术语,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核心,它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思想。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灭亡。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发展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发展是永恒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绝对不动、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是特指事物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前进运动,是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落后到先进,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即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第二,发展是有内部动力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

第三,发展是具有规律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

当然,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人们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正确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给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刻的启示。那就是要依据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事物”,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贯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回答了“发展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及怎样发展”的科学命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并以此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科学发展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握了“发展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及怎样发展”,结合时代特点、社会矛盾、现实任务不同,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从思想理论发展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更加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促进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且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形成了“发展是关键、改革是手段、稳定是保证、共同富裕是目标”的科学发展思想,强调了走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前进道路上所有问题的关键。他坚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他指出,讲社会主义“归根结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要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促发展、促建设的思想。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体制、制度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邓小平提出中国必须进行改革,“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他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只有顺应潮流,加快融人世界经济的步伐,才是唯一的出路。

3.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_2他指出,在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他强调,只有把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全国人民才能形成高度的团结和统一,才能排除干扰,一心一意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在邓小平看来,稳定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它既是社会科学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4.“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充分体现TX~4,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思想。针对日益突出的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这些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_2]1“邓小平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思想,即让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以便示范、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其最终目的是建设一个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他还坚持“两手抓”,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并重、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兼顾、速度与效益协调等一系列关系的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规定了一条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设想了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开辟了我国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这些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起到了并将永远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继承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思想,提出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的科学发展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1世纪初,江泽民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个理论从“先进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中,蕴涵着实现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内在要求。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纲领的思想,关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推进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关系的思想,关于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思想等。

其二,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开拓了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党把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放在第一位,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绝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的基础上,我们党及时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到重要地位。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设想了一个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现实上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和谐社会价值目标,使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更加明晰化。这说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其基本理念有:其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用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突出了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崭新的指导思想。

其二,胡锦涛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建设和谐世界可以说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合理逻辑延伸。他认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并强调,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和坚持包容精神,才能构建和谐世界。

其三,秉承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他又提出了建设和谐地区的思想。这可以说是建设和谐世界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体现了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中一贯的理想与务实相结合的领导风格。认为同一地区和国家只有加强战略协作,巩固睦邻友好,深化和推动务实合作,不断给各成员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坚持开放合作的方针,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为本地区各个国家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逐步实现地区和谐。

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蓝图;在现实途径上更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崭新指导思想,坚持和谐世界建设、和谐地区建设与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辅相成,进行了和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挖掘运用和发展着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科学过程。从通过科学发展设想建立一个“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到设想一个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再到提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通过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和孜孜追求,说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科学发展思想的新科学内涵。在现实途径上,它经历了从发展为了重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重视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化,一次比一次更加全面,一次比一次更加科学。在新时期,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为哲学指导,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思想,把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更加宝贵的探索,作出更加卓越的理论贡献。

上一篇:广告论文 广告宣传论文优秀11篇 广告论文怎么写 下一篇:返回列表
心得体会推荐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国联军侵
  • 入党谈话记录 入党谈话记录通用6篇
  • 入党发言稿 入党演讲稿优秀4篇 入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云队课 请党
  • 中国最大的贪官落马排名情况(中国历史最大贪高官排行)
  • 教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农村团建合作方案范文共29篇内容 农村团建合作方案范文共29篇
  • 看守所执法细则(看守所执法细则(2013最新版本))
  •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 党员与群众谈心谈话记录内容最新13篇范文
  • 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中国黑道排名前十名)
  • 猜你喜欢的心得体会